我读过的最美的刷边书
2025-04-22 14:43:35
我读过的最美的刷边书
·
今年读过的最美的书,是《存在主义咖啡馆》的刷边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听编辑说这本书已经绝版了,但书的内容,仍然值得我把文章写完。
这几年,焦虑、内耗刷屏时,我总是想到克尔凯郭尔的一句话,这是真正能扑灭焦虑的灭火器:“忧虑是自由的眩晕。”
没有比这更好的宽慰了:不经历这样的挣扎,就不能抵达自由——焦虑和内耗,也就没那么令人厌恶了。
这句话是《存在主义咖啡馆》里,讨论存在主义的先声时的论述。我和存在主义的亲近,持续了很多年,从我之前分享的书——《西西弗神话》《加缪手记》《清算已毕》——就可见端倪。
《存在主义咖啡馆》开篇,写二十五岁的西蒙娜·德·波伏娃“透过优雅而内双的眼睛近距离地观察世界”——内双这个词提供的细节和现场感,几乎就决定了这本书传记式的文风,我喜欢传记,因为它不是带我们去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人去理解世界:《存在主义咖啡馆》,就是让我们通过理解萨特、波伏娃、加缪、胡塞尔、海德格尔,顺带理解那深刻影响20世纪的存在主义——并非冰冷严肃的学说,而是能治愈此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存在主义最吸引人的,也许可以简化为一点:
“作为人,我在每一刻,都可以选择我想让自己成为的样子。我是自由的。”
“你可能认为你可以用一些标签定义我,但你错了,因为我始终会是一件正在加工的作品。我不断地通过行动创造自身。”
《存在主义咖啡馆》里,这句概括萨特存在主义的话,我也很喜欢。存在主义对人的行为、创造的看重,太具有现实意义了。“他人即地狱”,萨特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其实也是在说,他人的评价始终在折磨我们,存在主义就致力于把我们从他人的评价中拯救出来。
“我总是先我自己一步,边前行,边构筑自身。”
这句话足以安慰每一个行动者。
书里还有一句转引的还有克尔凯郭尔的话,我无需解释,直接引用在此:“生活只能倒着被理解,但生活必须正着被经历。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地及时理解生活,因为在任何一个特定时刻,我们根本无法找到必要的参考系来理解它。”
#红薯书房 #我的私人书单 #特装书 #一起读好书 #我的答案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