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野史记[修订版]》

《野史记》(修订版)主要写作方式是“掌故新闻化”,用贴近生活,夹叙夹议的方式将近代掌故里的旧事轶闻带入当下,读者的焦点会更多接近于“讲述神话的年代”而非“神话讲述的年代”;

《干校六记》

"六记"的首记是"下放记别",写下放干校的别离之情,带出政治运动对人性和生命的残害。1969年11月,杨绛本来打算和钱钟书吃一顿寿面,庆祝钱钟书的虚岁六十岁生日,但等不到生日,钱钟书就得下放了。次年七月,杨绛也

《企鹅人生传记丛书亚伯拉罕·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1809-1865)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尽管他仅在边疆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2015中国好书》

司马迁《史记》写下了楚汉之争的千古绝唱。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列国争雄,再到统一于汉,仅仅八年。项羽随叔父项梁在会稽起兵时二十四岁,到乌江自刎年仅三十一岁。八年间,一幕幕历史大戏可

《巴黎的忧郁》

在这本散文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波德莱尔对肮脏、畸形的现实社会所进行的淋漓尽致、疾恶如仇的讽刺和挖苦,对传统、腐朽的世俗习气的无情鞭挞和猛烈抨击,也可以读到诗人对美的向往和所做的引人入胜的描绘,还可以嗅到

《吃主儿二编》

《吃主儿二编》可以看作是《吃主儿》的续篇。王敦煌继讲述父亲王世襄和家中两位老人的故事后,又以把视角放到老北京的庭院里,讲述“吃主儿”眼中的花草。书中所提九十多种花草,其实都是食材、药材,都可以为人们食用

《灯光,永远的灯光》

本书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朱君允的女儿熊性淑撰写的回忆录,记述了其从幼年一直到成人、从20世纪30年代到“文革”其间,母亲朱君允及其家人的经历。熊性淑的文字质朴而内敛,为身处不幸命运中的母亲而悲伤,亦为

七缀集

《七缀集》是全部《旧文四篇》和半部《也是集》的合并。前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9年9月出版,后书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于1984年3月出版,两书原有的短序保存为此集的附录。这本书是拼拆缀补而成,内容有新旧七篇文章

《企鹅人生传记丛书温斯顿·丘吉尔》

在《温斯顿·丘吉尔》中,知名英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基根为20世纪英勇抵抗符号之一的丘吉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肖像。从年少时的穷学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基根认真剖析和评价了丘吉尔种种令人尊敬的

《小说家拿破仑》

拿破仑之为拿破仑,不在于他后半生的军事征服与帝国梦想,而源于他青年时代的理想:成为卢梭那样的思想家和歌德那样的文人。在汗牛充栋的拿破仑研究中,《小说家拿破仑》独辟蹊径,以四两而拨千斤,揭示了为传记作家

《我了解的叶圣陶》

《我了解的叶圣陶》是吴泰昌“亲历大家”作品系列新作。作者因为工作关系,自八十年代初就和叶老有较为密切的来往。作者根据交往中的感性材料,和书信、题赠、签名书籍、合影等实物资料,写出此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中国自然笔记》

包括王石、李云迪、陆川、石述思、萨顶顶、陈胤希、蒋方舟、李栓科、秦志军、南兆旭、张春旸、吴晓梅在内的十二位“中国自然使者”,奔赴中国十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走访,用文字和影像记录每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考察环

《政学先生》

李村编*的《政学先生》聚焦现代史上“政学”交集之处,贯穿中国传统的“文人政治”视野,颇具敏锐之问题意识。这部随笔集中的二十五篇文章有些谈“政先生”,有些谈“学先生”,*多是谈“政学先生”,在丰富、细致的史料支撑的

将饮茶

《将饮茶(精装)》最早于198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出版后深受知识界和广大读者喜爱,成为散文经典之作。本次再版,增加了《收藏十五年的附识》一文,同时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后增加了一篇附录,即“

《伍尔夫》

“企鹅人生”(PenguinLives):新古典主义传记丛书由众多西方名家联袂书写以现代人的视角和语言传递智慧和人性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