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种质资源总是情董玉琛传》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玉琛的传记。全书通过传主访谈、实地考察、史料搜集等各种方式,全方位地讲述了董玉琛的学术成长历程,总结了其人生历程、学术成长中值得后学汲取的宝贵经验。对本学科的学术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我的教育人生申泮文百岁自述》

申泮文(1916—),广东从化人,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翻译家。申泮文院士是我国著作和译作最多的化学家之一。他著译多部教材和工具书,在*出版社的出版物达70余卷册,3000余万字。新中国成立初,申泮文院士编写了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

"长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紧紧抓住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遇,开启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全球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本书以中国特色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模

《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四)》

作为老科学家学术资料采集工程的成果之一,自2014年10月起,采集工程在《中国科学报》上策划和组织开设了“印刻”专版,每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一位接受采集的科学家,并配以相关史料或采集工作心得,既

《科学传播简史》

人类的科学技术传播活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本书从历史角度探索了从希腊化时代至今,科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试图将科学家的活动与公众对科学可靠性的认识融合在一起。从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审视了科学传播的发展,将中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采集工程丛书--剑指苍穹-陈士橹传》

《剑指苍穹——陈士橹传》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丛书”之一,是我国著名航空航天教育家、飞行力学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的学术传记。本书作者通过对陈士橹本人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论文写在大地上-徐锦堂传》

经过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合理取舍、集思广益的过程,本书基本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以黄连天麻研究为中心,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童年(1929-1937)——记述了徐锦堂出生的家庭背景:精明的父亲因度量衡改制,由贫致富,爱

《中国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情况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我国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变化规律,分析影响我国科技论文发表的内在因素,提出提高我国科技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对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2014

《生物数学简史》

《生物数学简史》首先对生物数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整体梳理;然后把握生物数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关节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种群动态数学模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作为突破口,并详细介绍了这类生物数学模型在产生和

《清华自然观察笔记》

本书是作者从自然观察“小白”成长为经验丰富者的过程的倾心总结。前半部分系统介绍了自然观察的方法,尤其注重从初级入门者的视角分享技巧与心得,内容涉及自然观察、自然物收集、自然标本制作、手绘自然

《根深方叶茂:唐有祺传》

本书是第四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唐有祺,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化学界泰斗L.Pauling,获博

《三代科学人》

本书以记者的视角记录了我国三代科学家中的代表人物,时间横跨两个世纪、一百多年,包括钱学森、朱光亚、师昌绪、屠呦呦、施一公、王晓东、邵峰、颜宁等20位科学家的创新、创业故事,反映他们爱国奉献、勇攀高峰、奋

《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英伦巡礼第2季》

英国是博物馆的发源地。公认近代个博物馆是1683年正式开放的阿西莫尔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被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英国的科学博物馆历史悠久、类型完整、藏品丰富、展陈理念先进,值得长时间驻足参观。本书为读者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