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它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如智慧先知的诸葛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特别是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和不可动摇的地位。本书由当代学者陈戍国先生作了解说,解说重在对字词的训释、史事的辨正和意蕴的发掘,对读者理解诗的原意很有帮助。配图选
《夜读抄》是周作人的一本读书笔记性质的作品集,收文三十七篇,绝大部分以书为题。书中采用“文抄”笔法,选取“兼具健全的物理与深厚的人情之思想,混合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之文章”,主要
孟子名轲,邹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前385年),卒于周赧王十一年(前304年)前后。关于他的父母,我们知道得很少。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买东家豚肉”及“不敢去妇”等故
《资江耆旧集》是一部地域性诗歌总集。书中的作者,主要是明代至清道光年间的资江流域人士。编者曾任宁乡训导十余年,编辑此书时,“又念沩(宁乡)西密迩资阳,吴以前同为汉县”,而“涟水出连道(今湘乡)县西,资水
《周易》包括《经》《传》两个部分。《经》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卦辞、爻辞。《传》则是解释卦辞和爻辞的十篇文章,被称为“十翼”。《周易》自西汉时起,便被尊为群经之首,而《周易》难度难解也是历代学者
南宋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子言行的《孟子》合称《四书》。宋元以后,《四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系西汉戴圣所编,共四十九篇,多为孔门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政治制度、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被儒家列为“五经”之一。李学
《瓜豆集》是周作人的一本随笔形式的论文集,收1936年5月至12月所作文三十三篇。书中既谈自然物候,也讲谈鬼画蛇;既评试贴尺牍,也论日本文化;既写鲁迅的学问,也批自己的文章。知堂先生做文章恰似“煮豆微撒
《风雨谈》是周作人的一本散文集,收其1935年11月到1936年5月所作散文三十四篇。书中主要包括对明末清初间儒者傅青主、冯钝吟、张蒿庵等人及其作品的介绍评价,对于中日文化交流等问题也有涉足,谈游记、纸墨、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