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窟·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
于右任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风当代中国书法的开拓发展。他又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于右任/百年巨匠》分家世、心志、教育、报业、军政
国家文物局为推动国家重要大遗址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及时了解大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提高大遗址管理水平,于2010年和2011年启动了期和第二期“国家重要大遗址卫星遥感技术动态监测”
由文物出版社编的《敦煌莫高窟第285窟供养菩萨(西魏)》是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壁正龛内南侧的供养菩萨。西壁正龛内两侧共画有供养菩萨二十身,或裸体披巾,或着通肩大衣,或披右袒袈裟,或斜披罗巾,姿态各异。面部和
《新镌仙媛纪事》九卷,补遗一卷,为明杨尔曾辑,明万历三十年(二八〇二)草玄居杨尔曾自刻本。杨尔曾,生卒年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年(二八二一)前后在世。字圣鲁,号雉衡山人,又号白堂主人,别署卧游道人、草
本书按照20世纪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展的五个阶段,分别介绍了全国各地远古人类遗存的重要发现和考古工作的主要成就,从中可以了解到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情况及其创造的辉煌文化。
《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考古学研究》作者以区域社会考古学为研究导向,基于考古资料,通过典型文化事项和族群源流的个案研究,从不同角度深化对南夷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把考古资料引向社会结构和文明化进
明清两朝是中国版画艺术的高峰时期,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文人、书商、画家、刻工共同努力,佳作不断,蔚为人观。清未木刻版画书《百将图传》就是其中的上乘之作。《百将图传》,清人丁日昌辑。分上、下二卷。所录人
自1983年推出首卷中文本《敦煌莫高窟》一,至1997年中文本《安西榆林窟》,十七卷本《中国石窟》丛书才全部出齐。该丛书为目前国内石窟研究领域的版本。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
《后梅花喜神谱》,又名《竹波轩梅册》,不分卷,清郑淳编。清刻本。书口题《竹波轩梅册》,扉页有阮元题写:“后梅花喜神谱”六字,“喜神”即“写真”的谐音,宋时将写真画像俗称&ld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国家第九个五年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在独立起源的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历经五千年沧桑巨变而从未中断的,惟有中华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的杰出贡献。不无遗憾的是,夏商周
本书是一本大型图录,收入了五百余片宋元至明清的古瓷片精品,品类丰富,价值较高,颇便于收藏爱好者学习和鉴赏。本书作者李有臣先生是北京古陶瓷收藏界声誉卓著的行家,二十余年来,他所收藏的古瓷标本多达数万件,
俞伟超先生是集学者和教育家于一身的一代宗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他有教无类,循循善诱,无私地关爱和帮助自己的学生,成为深受晚辈爱戴的师长。他独具慧眼,选拔英才,不拘一格,一些自学成才的青年在他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