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中华书局

《先秦诸子散文文体及其文化渊源》

侯文华,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科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先秦诸子散文文体及其文化渊源》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批

《中外历史年表》

本表以时间为坐标,以不同颜色的图标代表不同的地域,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历史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科技文化,尽可能详细地展示于一表之中,既描述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又方便读者进行横向的

《国语》

《国语》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下至智伯被灭(前4

《周书》

令狐德棻所撰《周书》虽以“周”题名,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封建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文政权上层

《诗经原始上下册》

本书是方玉润晚年的著作。同治时年(一八六五)日记中曾有鸿蒙室拟着丛书的目录,其中有《诗经通致评解》之目,然而未见此书。向逹先生说:《诗经通致评解》后来成书与否,不可考。」掳同治八年(一八六九)七月初五

《近代留学生--世界的中国--文史中国》

《文史中国》丛书首批共58本,分为四个系列:“辉煌时代”、“世界的中国”、“文化简史”、“中华意象”。四个系列互相联系,同时又自成体系,为读者多视角多侧面地展示中华文明。“世界的中国”系列共10本,集中表现中华文化

《王筠集校注》

王筠(482—550),字德柔,驰聘文坛五十余年,为梁代文学的一位大家。王筠集百卷早已不传,佚作多赖总集、类书存世,至明始有辑本。本次整理《王筠集》,是以收录王筠存作的最早文献为底本的重新辑录。各篇后详列收

《汉语史稿》

《汉语史稿(精)》是《王力全集》之一,本卷收入王力先生的专着《汉语史稿》。《汉语史稿(精)》是王力先生当年在北京大学讲授汉语史课期间所写的教材,也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发展的第一部专着,是每年报考汉语史专业和

《抱经堂文集》

卢文弨编*的《抱经堂文集》共三十四卷,若序跋、书启、传记,皆蔚为大观,要之,虽不定于一隅,而俱可观学术之流变异同、典籍之传承流通,与夫校勘之兴味苦辣。抱经之文断断不止此,然窥其百一,亦可想其全豹也,岂

《徐霞客游记》

本书是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所著的一部日记体的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在34年旅行中记录下了六十余万字的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这部书既是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实

《用年表读通世界史》

这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更是一本有趣的历史书。“历史年表”,简明扼要地呈现事件始末、人物生平及文化成就等;“历史叙事”,以讲故事的形式轻松述说重要史实,将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融合,以时

《新序详注》

《新序》十卷,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编撰,是一部先秦至汉初的历史故事类编,分为杂事、刺奢、节士、义勇、善谋五类。故事主要采自《左传》《晏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韩诗外传》《吕氏春秋》《国语》《战国策

《论语》

“中华经典诵读”系列图书的《论语》排版醒目美观,采取题解、原文、注音、注释和译文相结合的形式。原文依据优良底本,采用醒目的楷体大字,全部加注规范的汉语拼音,注释细致精准,不仅解释疑难字词,交

《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

本书是樊树志先生以全球史的视野细讲晚明史的新作——“重写晚明史”系列之一。作者站在全球的角度聚焦晚明王朝,史识、史见与历史新知交融笔下。本书从嘉靖间内阁更替下笔,描述了张居正从内阁

《陆贽集》

唐德宗前期,是唐朝历史上继安史之乱后又一个非常动乱的时期。建中二至三年(七八一-七八二年),河北藩镇田悦、李纳、朱滔、王武俊,淮西藩镇李希烈,相继叛乱,朝廷出军平叛,关中空虚。建中四年(七八三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