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

《仓央嘉措诗传》

PDF

作者: 苗欣宇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9932880

作者简介:

苗欣宇,法名公却多吉、次成(藏语音译,其意分别为金刚和戒力),1976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皈依藏传佛教,近年来主要撰写汉藏佛教史、佛教文化方面的文字。著有佛教悬疑小说《观世音密码》。

内容简介:

译者根据仓央嘉措诗歌内容的暗示性与象征性,经过慎重考虑,心安理得地将其诗的总体数量框定为70首,分为地、水、火、风四辑。每辑中的每一首诗都有据可查。所谓四大皆空,业已被仓央嘉措的诗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毕。很多人都翻译过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览无遗之际,译者从未敞开胸襟妄加臧否,只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别开生面。对于读者而言,那就仁者智者各随其便了。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仓央嘉措诗传

猜你喜欢

红墙大事
2025-04-21 7.8k
追问
2025-04-20 7.2k
文学回忆录
2025-04-21 2.5k
即兴演讲
2025-04-21 1.4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这本书出现得很是时候,曾经出版过仓央嘉措的传记、诗集,但都印行多年,网络版本遂流传甚广。“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写的不错,但是《仓央嘉措诗传》在序言里就澄清了很多误解,包括这首一直被误以为是仓央嘉措的情诗。这首诗纯粹是一次张冠李戴的错误,连“误读”都算不上。整本书是两个作者在为仓央嘉措正名:不是风流活佛,而是“一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这本书,是8月底去香格里拉玩,在香格里拉的新华书店花全额买的。在被藏居环抱的氛围,更容易被这书所打动吧。从看了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不负如来不负卿。对仓央嘉措就上了心。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段空白。看了后,方知道:原来我们最喜欢的那首诗并不是他所写,乃是美丽的传说。这本书写的很客观——针对后面传记部份。作者客观的从仓央嘉措生长的背景(主要是政治背景),逐步分析仓央嘉措的悲剧人生,以及附加其身上的流言蜚语的真真假假。若是你对仓央嘉措感兴趣,这本书很值得一读。若是你想进一步了解西藏的活佛制度,可以找找书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读《仓央嘉措诗传》(一)作者/雨中梧桐初知仓央嘉措,还是在一年友的日记里,读了那有名的“那一夜、那一月、那一年”,很自然地就被吸引住了。我读书有个习惯,就是先看封面与封底,再读序言,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书的扉页上是作者苗欣宇与马辉的合影,再看到作者简介里关于马辉的,心里不由一震:马辉:1962年出生。男。吉林人。残废。无业。无可无不可。酒香眼亮,随处就宿。人缘浅,佛缘深。——白日依山尽。正儿八经地在一本著作中用“残废”一词来介绍自己,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那一个接一个的句号,更是令人心惊。凉意,从心头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偏安于浊世的人,夜夜叨扰来往的车辆。我无意于用灯红酒绿换你的青山绿水。然而,你还是用你的轮回,挣扎我的是非。好久没有畅快的读诗。我不知道要感谢你,还是感谢译者。在联合书店的一楼,情侣们读着你的诗。至于你的故事,已经在转经筒上转了百年。然而争论还是不休。可是如你所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让史学家和所有的评论都见鬼吧,此刻你只属于布达拉,还有朝圣者跪拜的路。青海湖的故事已经不足以令我侧目,所以我囫囵地翻看书的背后,关于你的生死的总总猜忌。这猜忌和春天无关,只盛开在你诗中的那朵高山雪莲中。二十余岁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总的来说还不错,就是论述有些罗嗦,虽然在逻辑上看起来似乎很有些推理的必要,但重复过多,让人觉得繁琐。而且,涉及过多的政治、利害。不够纯粹。这部书,颠覆了以前的一些认识,关于仓央嘉措的了解。很喜欢那些句子,“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些句子,原来并非出自仓央嘉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知道仓央嘉措是因为朱哲琴的《央金玛》,其中描述这位达赖六世风雪夜出外会情人的《六世达赖喇嘛情歌》给我留下极深刻影响。后来在网上看到有关仓央嘉措的文字,看到他的一些诗,对进一步了解他有了兴趣。前不久看了马辉和苗欣宇合著的《仓央嘉措诗传》,发现多多。本来想以后再写一篇有关他的博文,但今天看到一位朋友在公告栏有他的诗作,联想到以前也与一位爱好诗歌的朋友讨论过仓央嘉措,有了立即写的冲动。首先,给我极大震动的是,网上被盛传为仓央嘉措最好的一首诗,有多个版本的,如下:其一: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一直以来想读仓央嘉措的诗歌及有关其生平的书,于是就买了姚敏写的《不负如来不负卿》和马辉、苗欣宇写的《仓央嘉措诗传》。在还没有开始读的时候,觉得读这些书的感觉应该会很美。读后才发现,其实只是看上去很美。尤其读了《仓央嘉措诗传》后,感觉失望之极。1、作者以创作诗歌的方法来翻译诗歌。这些诗歌是以现代诗歌的面目出现的,但是读后却感觉不知所云。虽然我没有什么古文功底,但我还是觉得读曾缄的译作更容易理解。我想,如果重译的人想认真的重新翻译仓央嘉措的诗歌,应从2个途径找到仓央嘉措诗歌的藏文原作:一为重新搜集仓央嘉措流传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仓央嘉措诗传》是打网上淘来的书,长假期间读完,掩上书卷,发现读的不轻松。……书的作者马辉、苗欣宇开篇便明言,在坊间和相当数量刊物上出现并盛传的“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天”只是一篇伪作,而更重要的问题,即仓央嘉措是否民间所传的“情僧”更是有待于考证,而他的诗作是否情诗则要视其是否为情僧后才能判定和评说。……书中有一句译诗“我一走,山就空了”,当我拿它做冥想时,仿佛看见了活佛的身后。在世时,他的一切短暂而迷离,不知他是否如书中所说始终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不可自控,最后落得不知所终,无从评说。在他身后,却因他的诗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仓央嘉措是神秘的。仓央嘉措的诗是神秘的。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出自《信徒》我很喜欢这几句话,一直以为它是出自活佛仓央嘉措的。然后在kugoo果然搜出了这首歌,我满怀期待地听,却也没听出个究竟,白白浪费了那么美的意境,竟没能唱出个所以然。第一次知道仓央嘉措是因为上面几句话,我相信很多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我觉得不管我们对仓央嘉措的诗歌怎么想象,至少由不同的方面多了解一些诗歌创作演绎的环境和过程,是对诗歌创作人的一种尊重。有关仓央嘉措生平的出版物甚少,而品读诗歌的过程犹如烹制鲍鱼。所以,我倒觉得那些仅仅是因为喜欢中文诗译作品而知道仓央嘉措名字的人,都应该看一看这本书,特别是书中诗歌以外的部分。至少,通过这本书,我开始了解现在所有对仓央嘉措的解读,其实都只是建立在某种一厢情愿基础上的必然结果(本书的某部分亦然)。这本书不足之处:有些内容前后多次重复出现。是因为要出一本书么?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仓央嘉措是一位如何评价的诗人?这部书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在诗歌的时代划分来看,清代其实早已经过了我国诗词的时代,虽然纳兰容若是用汉语写作,可毕竟是有些在时代上落伍,宋词是属于宋代的,清代,只有小说可以与唐宋比肩。这位达赖却不同,用藏语写作,并且是长诗,断开那都是后人的事情,对于他的翻译、解读、阐释、认识,对于我们今天而言完全是今天的事情,因此这部书进行的非常严谨而精到的现代诗歌翻译就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最为贴切的仓央嘉措,如果下一个时代诗歌换了别的方式,也许还有别的翻译方法。总的来说,对于一个诗人而言,会明白,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我本人很喜欢仓央嘉措及那首流传了很久的《信徒》,我爱上他也是通过这首诗。我被诗中的那种爱,那种强烈而又绝望以及无私的爱深深的震撼了!一个男人要多么爱一个女人才会写出这么深情的句子。但可惜,通过此书的阐述,我知道了《信徒》并不是仓央嘉措所作,虽然失望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喜爱,以及对他的同情。本书的作者以一个公正严谨的态度告诉了我们关于仓央嘉措的一生以及外界对他的不公正的看法,感谢作者让我明白了真是的仓央嘉措。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人生总有些插曲叫人刻骨铭心,甚至在你的主旋律生活过程中,经常以一种念念不忘的形式,被自己内心因缺失的遗憾而转而美化起来。插曲永远是事后之物,那是由于各种因缘条件的不成熟,事情未能终归于主流生活的结局。插曲往往比主旋律来得曲径通幽、来得跌宕起伏,搁在历史,插曲就能演化成野史,为人所啧啧称奇、为人所津津乐道。关于仓央嘉措的故事,大概也是这样发展的吧。我曾也相信,关于这位史上知名度排行前二的达赖喇嘛,是那样的多情、那样的迷恋世俗的情缘爱恋,他与那位“玛吉阿米”演绎了一段现实版的“诱僧”。民间的故事是充满人情味的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这本书出现得很是时候,曾经出版过仓央嘉措的传记、诗集,但都印行多年,网络版本遂流传甚广。“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写的不错,但是《仓央嘉措诗传》在序言里就澄清了很多误解,包括这首一直被误以为是仓央嘉措的情诗。这首诗纯粹是一次张冠李戴的错误,连“误读”都算不上。整本书是两个作者在为仓央嘉措正名:不是风流活佛,而是“一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被广为传颂,至此仓英嘉措这个名字也开始变得家喻户晓,这个传播的范围最广的还是在网络上,《见于不见》也一样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要说仓英嘉措的诗到底有哪些好,其实说不清,用一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表述最恰当,因为每一句都用一些平凡的文字来表达了普通大众的心情,表述了一种情感,不华丽但很温馨,很优美但不做作。一如白居易等的诗句一样每个人都能看懂,很适合大众阅读,并非只有文人墨客才能解读。随着近几年其诗歌的发展,这样一个“六世达赖喇嘛”的如此传奇的经历和取得的此等成就总会让人对这个产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