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

《九月里的三十年》

PDF

作者: 讴歌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0210420

作者简介:

讴歌,本名常青。医学博士,199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系,毕业后赴美国读博士后,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参与抗结核药物课题研究一年,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血友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两年。2002年回国,进行抗肿瘤生物类新药的临床开发。现任职于某跨国制药公司。2006年

内容简介:

《九月里的三十年》以女医生胡琴的视角来写了从大学军训到女友死亡之间她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从中国到美国,从压抑的军训到对音乐的追求喜爱,如一首散文诗般流转。文间有大量的小说、诗歌以及音乐的引用。开头写军训的部分突出了在严格纪律压制下的青春萌动,写出了胡琴那种另类的、不肯屈服的性格,这种叛逆的性格一直主导着胡琴的命运,使得她不甘于在别人眼中“既定”的选择,包括在普世医院毕业后选择不做医生,在美国和大有前途的男友分手。她浓郁的文化性格始终和医学的冷漠格格不入,即使后来进入公司,也始终处于一种游离的地位,以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品格观照着外在的世界。凡阿玲是胡琴军训时结识的好友,她比胡琴更为世俗,始终纠缠在自己的世俗情爱里,她敢于去爱,也屈服于自己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倦怠和疲惫。这使得她在身患重病之后,最终选择了一开始在靶场为她而自杀的秦瑟。

猜你喜欢

风起陇西
2025-04-22 9.3k
2025-04-18 2.3k
北上
2025-04-21 1.9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还记得一个教我高数五十多岁的老师,喜欢谈哲学谈人生。有一次他正在讲解“去心领域”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聊起了人生。他说人生有很多苦难,大家能活在这世上的日子差不多,但应该微笑面对苦难。苦难的日子里,我们度日如年。换个角度,同样时间长度的人生,假若苦难比别人多,那么你所过的日子就比别人漫长。你的人生也就比别人长。这跟讴歌在《九月里的三十年》写到“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差异相仿。小说里的胡琴,在十七岁军训的时候就曾写下过这样的句子:“你信不信,我曾见过,在有一种特意情境里,九月如同三十年……”在度日如年的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我喜欢这本书。喜欢这种语言;喜欢这种味道;喜欢这种感觉;喜欢作者的讲述和作者讲述的。无所谓;又有所谓。还是先看看书中人物的名字吧。胡琴、秦瑟、边钟、管弦、宫商羽,他们到底会演奏出怎样的乐曲呢?这,需要聆听。聆听人物,也聆听自己。女二号凡阿玲说“平衡曾把我们变成了一棵树,我们是树,如今时间是伐木工”。其实,时间是个多面手,它还是乐工。它把你锯成合适的料,再做成适合的琴,剩下的就要看你是哪根弦,能唱哪个曲了。云倦了,有风扶着;风倦了,有海托着。一颗漂泊着,还在漂泊的心却拒绝着陆,不管是软的还是硬的。还能漂泊多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终于,在合上书时,李商隐的这首《锦瑟》已经能写在纸上,在阅读过程当中,徘徊了很久。有人说,李商隐的诗向来是隐晦的,不知是为谁而作,又为何情而诉,所以我想,一千个人的心中,有着一千种解释此诗的方式,而这本书中的感情,恰能与我所理解的相吻合。当我们眷恋着一个时间或者某些地方的时候,往往会是因为一些难忘的人与事儿。九月,对我来说,记忆的停留处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上学时分,会把每一年的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九月里的三十年》,很发人深省的题目,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一直在揣摩这句话的含义,但仍得不出自己满意的答案。后来看了《京华时报》对作者讴歌的专访,才收获了最权威的真意,那就是:人世间的事,百年亦何短,寸阴亦何长。是的,是的快乐的日子总显得那么短暂,而悲伤的日子永远难熬,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这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境遇。而通过讴歌的解释,我也知道了这题目中另一层美好的含义,那就是“读到《时间》那一节(《中国盒子》),这位秘鲁作家(略萨)说,小说里的时间是神奇的,不同于世间的物理时间,你可以让一年很短,你也可以让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似水流年带着残留的余味滑过了时间的缝隙,然后隐匿于夜空的苍穹里,不得其踪,渐渐的被所有的琐碎与平庸掩埋,却总也有一些人,在雾气蒸腾里镌刻了自己的痕迹,青春的私语。一路烟尘追赶着渐行渐远的身影,石子跳动着滚进路边沟壑,从崎岖到平坦,走的人多了,印记开始鲜明,无论景致如何的变更,总也逃不出春夏秋冬的轮回,生长的枝蔓看似凌乱的攀升,却自有轨迹上的寻根。谁说所有的经历不是一种资本,沉溺也好,叛逃也罢,我们只能独自唏嘘自己的人生,而在别人的故事里抓住一点岁月的留痕。九月和三十年有什么区别呢?九月升入知名大学,参加了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当年轻树木张贝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有种感同身受。曾经的某一天,当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听民谣的时候,发现自己可以静下来了。我觉得并不一定是老了,而更像是一种沉淀。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阶段,而音乐可以来诠释这些阶段。虽然依然听着摇滚,可是心里已经多了一份安定,甚至可以更好的去理解那些曾经只是狂热追随的东西。“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作者在最后用到了木心的这句话,一直以来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这是一个关于生死的故事,在你我的生命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时刻,不得不去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死亡,而那一刻我们带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书中有很多文字都触动到心底里去了,这是一个怎样心如止水而马不停蹄的灵魂,在孜孜以求地看世界,却从不为之牵绊,这样的清醒和从容,和尊重内心,真的带给人一片清凉。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给朋友买的内容我只看了一点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看完之后感触挺大的,突然发现自己好久没看过这类小说了。再去网上搜了几篇关于这篇小说的读后见解,对它的喜爱更深了。可能自己现在也是一个医学生吧,在看其中的人物成长历程总会有那么多了的独特感悟。大学,医学,生活,友情,爱情,奋斗,梦想.....各种情愫混在其中。忽然觉得,即使此刻的自己正在痛苦中挣扎徘徊,但在以后这段度日如年的时光那何尝不是一种珍贵的印迹。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美好而简单的九月三十年,且行珍惜吧~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讴歌这个名字,本来是决对不会引起我的注意的,正如她在小说后记里谈到的,这个名字是会让人误解的,我们很容易就被蒙骗了。如果不是因为唐诺的盛赞,我想我也不会去读的。她在台湾的笔名是丰玮,在《印刻文学生活志》上,我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有时候真觉得惊奇,又是一个学医的。这难道真的只是巧合?用了三个晚上看完这本书,如果有时间其实是可以一口气读完的,而能够让人一口气读下去的书其实是非常少的,所以它马上就占据了我的心。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时间的流逝,青春与生命的消亡。从一开始看这本书,我就想起我大学时最好的朋友来了。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对医事很感兴趣,从这本书中得到了更多的了解。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值得一读。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帮同学买的,她说内容还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挺好的书,介绍了许多我们许多不知道的现状和事实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还没看呢,是在豆瓣上看到介绍,才买的,书拿到,感觉不错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不过书本的质量不错,是看了陈彤的博客推荐,才决定买的,我想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