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四大名著注音解词释疑无障碍读原著足本精装版》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4-1582),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涟水人,后徙居山阳(今淮安)。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约40岁的吴承恩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城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六年后,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67岁时到过杭州,活到82岁,晚景凄凉。吴承恩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另外,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内容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秀的章回体神话小说。它以神奇的笔墨,讲述了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曲折经历,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一般来说,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主要表现的是惩恶扬善的主题。当然小说告诉人们的,远远不止这些。《西游记》的主题,就像它的情节一样丰富。小说有对人类美好理想的憧憬,也有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小说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各阶层人物生活状况及世态人情,而且还超越时空的界限,从哲理的高度渲染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反映了人类为了改造自然与社会,敢于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的理想。这种斗争也许是艰难曲折的,也许每前进一步都会遭遇巨大的阻力与对抗,但只要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念,必将获取成功。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