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

《三十三年梦》

PDF

作者: 朱天心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ISBN: 9787548612711

作者简介:

朱天心,著名作家,祖籍山东临朐,一九五八年生于台湾高雄,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主编《三三集刊》,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及联合报小说奖,现专事写作。

著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二十二岁之前》《时移事往》《我记得……》《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古都》《漫游者》《猎人们》《学飞的盟盟》《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等。

[理想国朱天心作品]

击壤歌

三十三年梦

内容简介:

老轮船妄图离港,

她刮除覆满周身的藤壶,清装卸重,

却一晌贪欢,陷进洪流,

由此才有旅人的三十三年梦。

落花之梦,以轻为名,却是不能更重了。

宁宁道上人影幢幢,我看到在愁烦心事、在想着自己进行中的小说的三十出头那时以为自己好老人生已走到尽头现在看去多么年轻的自己,我看到牵着女儿、弯下身子与大头妹说话的唐诺,

我看到二十二岁时穿着长袄打两条及胸辫子、出神出世的天文,

我看到因疾走而长袍角扬起的胡兰成爷爷,

我看到盛年时的父母,我看到宏志宣一俩牵着阿朴的背影,大春美瑶和两岁的张容,丁亚民卢非易杜至伟黄宗应这些少年友人,老焦焦雄屏的比我还爱进玻璃小店,一僧一道也似的吴继文和黄锦树,当时的好友萧维政老萧,当时我*喜欢的以军郑颖,正益小郑一家,丽文乃菁马各,*能走*会看的俊颖,侯子……更别说坐在婴儿推车里专注两眼不言不笑的盟盟。

我清楚记得他们的身影,他们的笑语。

我*次来京都(一九七九)至今,樱花已开过三十三次了。

猜你喜欢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早就想读朱天心老师这本奇书了,充分的个性书写,真想一睹为快!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天心阿姨好少女模样。《三十三年梦》是一本散文集,讲述了朱天心三十余年间多次游历日本京都的经历与感悟。“回忆”是这本新书的关键词。虽然已出版过多部小说,但朱天心觉得自己的长篇写作一直不顺利。“我太容易把自己的意见加诸在书中的人物上头。我不知道读者看不看得出来,可是我自己非常知道那是一个初学者、初写的人才会犯的错误。”把自己“非说不可的话”写进散文,能让朱天心“轻装简便”地面对长篇。这是她写作《三十三年梦》的一个原因。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看一些台湾的文章,用看到朱天心这个女才子如何如何,买本捧场看看。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朱家姐妹在台湾大名鼎鼎。这本书是为了看有关回忆胡兰成的文字而买的。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读朱天心,至少十五年了,他们一家人都是为文学而生的,且大名鼎鼎。不知何故,她们的家长朱西宁先生的书,却不见露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联《读书》杂志隆重登场,头条文章就是《读书无禁区》,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了,出版界跨越了一个个障碍,真可谓开放,但从一个人作品的角度上,我们仍找努力啊!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看了理想国的节目不由得想买回来看看有故事的书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读书得间,从字缝中看到背后的东西才是阅读中更有价值的收获。人与人之间打交道,要“水泄不通”,滴水不漏的才是高手。而人和人之间的温暖,都来源于体贴的细节。作家的眼光都不一样,他们能把大家都经历过的细节写入人心。细节有蝴蝶效应,有时候就那么一点点细节,就能打到你的痛点。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作者以京都为主要场景,记录30年来多次到京都漫游行走的旅程。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越写到后来越笔力雄健。从《击壤歌》就知她的“艳语亦以气行之”,到了这本回忆录,除却讲京都城市肌理的被我略过,讲胡爷、父亲、少年旧友、社运、动保、文学、唐诺、海盟那些篇章,写的真好,那么丰沛的感情,那么峻洁诚挚地写出来,但有时克制的一两句话,却能荡起读者心里极强的情绪。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其实写的还行,就是受不了作者一副“我们全家人都了不起但我们还是淡泊名利”的装逼感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好厚的一本书,看到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过的内容,打破原先固有的一些思维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非常好,在阅读中。强文字记录一切。可读性。经典必读。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朱天文应该是天才那种类型的人,十七就能写得那么好,是令人没有办法的事情。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很厚的一本书,书本身应该不错,被推荐的,等着啃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一个对张爱玲的老公无比崇拜人,其作品总有令人怪异的地方。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