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萧红作品选》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评论家林贤治认为,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是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是唯一的。
内容简介:
《生死场——萧红作品选》包括了除《呼兰河传》外萧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生死场》这部中篇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在《生死场》中坚持启蒙立场,揭发民间的愚昧、落后、野蛮的深刻性上和展示中国民间生的坚强、死得挣扎这两方面都达到了极致。可以说,《生死场》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萧红最为深刻的人生感触和悲悯情怀。把乡村作为生死场来描写决定了这部作品的独特品格,它给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悲情和庄严,引导人们对乡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沉重思考。《小城三月》是萧红短篇小说中的精品。身处遥远异乡的萧红对梦中故乡的精微触摸和深情回忆,在纤细的笔触下流露出淡淡的喜悦。除了故乡风物之外,萧红似乎第一次在作品里正面描写了父亲、继母、叔叔、伯父、姨母还有堂兄妹之间温馨和煦、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洋溢着喜悦欢快的情绪。萧红散文的魅力主要来自其率真十足的性情,是名副其实的性情文字。萧红的散文没有丝毫说教气息,她的叙述姿态很低,像是对着一个老友聊自己的经历,真诚动人。《回忆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精品。整篇长文没有任何篇章结构的谋划,只是由一段段看似非常随意、散漫的叙述构成。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