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

《与动物对话》

PDF

作者: [美]克雷格·查尔兹 

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ISBN: 9787507422306

作者简介:

克雷格查尔兹(CraigChilds)自然主义者,探险家,当今美国*秀的自然作家之一。他出生于亚利桑那州,成长在一个母亲热爱野外探险,父亲喜欢威士忌、枪和梭罗的家庭,人生轨迹一早就已注定。青少年时期,就靠着做河流向导、加油站服务生、新闻记者的收

内容简介:

克雷格查尔兹的大半生都在荒野中探险。他曾在美国大峡谷被大角羊追逐,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海岸与鲨鱼一起浅游,也曾在空中观看游隼以每小时二百英里的速度表演特技,在水洞边与美洲狮展开激烈的对峙。他写下了自己与30多种动物的偶遇过程。每一次相遇,他都将自身还原为生命的原始状态,去感受自然界的生存、繁衍、搏斗与死亡。他了解每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动物王国中蕴含的野性之美。他的优美文字深深唤起了人们对于失去的天空、原野以及生命的好奇和敬畏。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它是这样一本书,作者克雷格•查尔兹将大半生在荒野探险经历,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与30多种动物的偶遇过程,每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动物王国蕴含的野性之美,每一次相遇,他都将生命还原为生命的原始状态,去感受自然界的生存、繁衍、搏斗和死亡!《与动物对话》一书中,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探险旅程,16岁的少年在怀俄明州的山林迷路与灰熊邂逅的飞逃、与幼龄灰熊的面对面凝视、荒原冻土上长嚎吠叫的郊狼、在水洞边与美洲狮的对峙、红斑蟾蜍在沙漠峡谷懒散地闲逛……那里有关于进化、饥饿、死亡的故事,其中还穿插了物种历史、捕猎者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动物世界》主持人王采芹说:“查尔兹把肚子贴在地面上,用和动物平等的目光去找寻我们在荒原中自然老家的亲戚。”查尔兹走进荒野、森林时并不带枪,他说:“我们没有枪,不带那样的武器是我们刻意选择的。”查尔兹完全将自己等同于一头野兽,将自身还原为生命的原始状态,与蛮荒为伍,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动物所具有的恐惧、警惕、孤寂和坚毅。查尔兹走进野生动物王国,只是去感受自然界的生存、繁衍、搏斗与死亡!幸运的是查尔兹用自己的笔把一切记录了下来,为我们呈现了动物王国的野性之美。读读《与动物对话》吧,感受一下生命的精彩,或许你会对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与动物对话》当然是一本可以一读再读的书。可以读到自然,读到动物,读到优美的景色描写,读到精确的生物地理知识。有时,一处精辟的句子,让你忍不住在嘴里反复咀嚼,有时,铺面而来的沧桑诗意,能让你浑身颤抖。但这些其实都不是唯一的。对我而言,如果说这本书有一种唯一的意义,那就在于,这是一本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动物观的书。我不知道动物观这个词是否是一种合适的形容,但它至少包含了我对于动物的所有认识,以及基于这种认识的自我定位。但对于一个可能很多天都接触不到动物的人来说,严肃地思考自己与动物的关系,多少也是一种颇为奇特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我忍不住一遍遍地重复这些句子。我想,作者在与动物对话的过程中,也找到了一种合适地向人类表达的语言。虽然我每一次都无法看得太多,每一次看完一小篇,我都要停下来深深呼吸,四处走动,然后慢慢思索。可我还是忍不住再重新拿起它。熊、美洲狮、狗、猫、老鼠、秃鹰、蜂鸟、燕子、雪羊、豪猪、螳螂、响尾蛇、蟾蜍、蚊子、乌贼、黄蜂、大青鲨……还有人。种种名词,展示出丰富,更展示出差异。本就是不同的存在。在这世上生存,就是一部充满了竞争、搏斗、和解、共存以及种种漠不关心的历史。人类到底该对动物存怎样的态度呢?是出于人类至尊地位的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传说,所罗门王曾向神祈求赐予他判断人民、辨别是非的能力。为赞许他不为自己求长寿富裕,也不求复仇,神慷慨的赐予了他智慧。由此,所罗门拥有一只指环,可以与动物对话。荣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柴卡里阿斯·洛伦兹(KonradZachariasLorenz),曾把观察研究动物行为比作戴着所罗门王的指环。通过细致科学的记录和比较,人类能了解动物们是怎么活动和为什么活动的,并可以通过它们的活动来认识自然环境,甚至对照人类行为认识人类自身。出于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好奇,我也曾被动物行为研究深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走出去,你能看到的更多。从何时开始,人类开始只习惯于游走在一个又一个城市之间,对树木感到陌生,对爬虫感到惊惧,对偶尔离开都市走至溪边或攀向青峰感到新奇?作为动物的人,又作为不完全等同于动物的人,我们曾经自林中走出来,傲慢地开辟出一个“唯我独尊”的文明;如今,孤独惯了的人,似乎只有再次从这石雕的城堡中走出去,才能心安于这广袤的大地和高远的星空。因为与那些被我们长期隔绝在城市之外同属于这个星球的物种同在,我们才得以体会生命的奇妙,生存的残酷;理解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循环往复,我们开始对生命体油然而生出一种尊敬,那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书中的动物与宠物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在你凝望着它们水汪汪的大眼睛感到它们是你一生情之所钟的时候,它们其实包含着惊恐或者饥饿。你若不懂它,便永远不必懂它,因为它并不懂你。你只是一个慌张的气喘吁吁的肥硕的异类。查尔兹是个承认自己异类身份的人,他在最原始的自然中也没有忘记过自己的人类身份,没有忘记过语言的力量。我们无力复述的那些瞬间之美都被他寻到恰当的词汇记录下来,让人相信语言和文字有时候能够展示出比图片和录像更为真实的东西。我越读越喜欢上这本书正是因为这种态度,不超脱也不潜伏,客观记录的同时不忘主观感受。如果把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克雷格·查尔兹著的《与动物对话》一书让人想起《西顿动物故事集》或《醒来的森林》,但西顿的故事中自己的感受较少,醒来的森林则非常平和,缺少一种激动感。相比之下读《与动物对话》更为过瘾。这些年我一直在如饥似渴地收集、阅读自然文学(以美国为主),都是非虚构类作品。自然文学都有着很优美深刻的文笔,包括这部《与动物对话》,应该说这本《与动物对话》是其中文笔最好的之一。自然文学的行文一般比较平缓从容,有如在大自然中漫步,或者那荒野上的风细细地吹过,《瓦尔登湖》朴实平缓,《沙鉴年记》优雅深刻,《醒来的森林》平淡清丽……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人类与动物对话,应该使用哪一种语言?是人类的语言,还是动物的“语言”?在人类为东道主的世界里,即便人生为万物灵长,本可以更容易了解动物的语言,然而人类对待动物仍使用属于自己的语言,这便是所谓的“驯化”。比如,我们和宠物们“握手”,让宠物们“作揖”,训练狗拴着绳子出去遛弯,训练猫使用猫砂和便盆……这里指的“语言”并非具体的语言,而是在于,在人和动物的对话中,谁才是对话的权力中心。人类对动物的驯化,其实强调了一个讯息:这是我们的世界,我们是尊者。然而在以动物为东道主的自然界呢?曾经看过一个视频,阔别多年的动物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研究动物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时常被我带入到日常生活中来观察人们。有天早晨在小区里,一位父亲领着刚会蹒跚的儿子散步。男人指着路牙上停放的一辆汽车问孩子:“这是什么车?”孩子呢喃:“嗯……田……”。爸爸夸赞道:“对,本田,本田飞度。”我至今难忘那段日子。观察动物行为,了解它们怎样、如何并为什么做出选择,就像给我戴上了一个简装版所罗门王指环,提高了我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洞察力与包容心。它让我懂得,世事万千多样。现实中,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不可能也从未能脱离自然而存在。但在心理和知识上,现代人距离自然已太远。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是现当代以来文明社会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反思与努力。四十六年前,面对被砍伐的森林,消失的湿地,濒临面绝的野生动物……美国签署通过了《荒原法》,旨在“永久保护和保存美国荒原遗产”。至今,自然保护区覆盖了近一亿一千万亩土地——接近土地总面积的5%。作者出生于亚利桑那州的自然保护区,天性顽皮的男孩,又着一位热爱野外探险的母亲,一位喜欢威士忌、枪、梭罗的父亲,其结果就是,远在知道约翰•詹姆斯•奥杜邦、阿尔多•李奥帕德、安•兹温格等自然保护名人之前的岁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在城市里出生的人,对野生的动物已经没有感觉了,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残留的只是北方巷子里雨后划着8字舞的燕子,大片积水上点点的大眼睛蜻蜓,高飞着从头顶掠过的瘦瘦一群喜鹊,仅此而已。即便是城市,今天的时代也时刻遭遇这另一场浩劫,那是拆迁。旧时王谢堂前燕,老房子拆掉之后,我曾经在那片废墟上漫步,根据依稀的相对坐标,陷入无尽的回忆之中,我知道,老房子已经没有了,所以,即便是那巷子里的燕,水上的蜻蜓,头上掠过的喜鹊,也没有了,永远的没有了,人对城市的改造,总是使人一想起来就有种骇然。由此,人们也能对很久以前,城市对自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人类是时候应该进行自我降格了。人类进行了多少违背自然的杀戮?在严寒的加拿大,为了理想的毛皮,人们杀死一只又一只海豹,包括出生不久的小海豹,鲜血染红了北极圈的冰雪。在炎热的雨林,人们追逐野象,只为割下它们的象牙制成名贵的奢侈品,野象数量锐减,为了物种延续,有的地区的象干脆不长象牙了。在中国的南方,为了所谓的吉祥如意,财源广进,人们将从高原地区猎捕而来的金雕做成标本放在老板办公室的案头,金雕是不屈的鸟类,一直到被打死,它们的眼神依然坚定而纯净。然而大多数动物对人类是无害的,鲨鱼认为人类的肉不好吃,美洲狮也不会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此书的风格便显得凝重而华彩叠出,它不像以前的自然文学那样“谦虚”,而是放任自己的才华,纵容自己的笔墨恣肆,以前自然文学中那补压抑的、自我克制的、平淡的风格,在这里变成了张扬的华彩乐章,读起来颇为快意,让你忘记了自己是在阅读自然文学作品,以为是在读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式的虚构类小说。“他像砾石中的幻影一样出现在我们营地的上方,就那样突然站在了那里,手里握着步枪,髋骨上别着手枪。他戴着皮质的手套,穿着皮质的护腿套裤,靴子跟旁甚至还有马刺。两只狗在他身边,一只断掉尾巴的澳洲野狗,一只长疥癣的卷毛杂种狗……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喜欢这样的作品,动物有灵性,人却往往忽略这点。读这样的作品,能照见人身上的动物性。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