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和金币》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奥尔洛夫(VladimirOrloff)
1930年出生。俄罗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剧作家。他创作的多部戏剧被搬上舞台,很多作品被改编为动画片,是《刺猬和金币》的原文作者。
田中洁
1962年出生,日本儿童文学作家,兼任俄罗斯关西大学讲师,是《刺猬和金币》的改编作者。
瓦伦丁·奥利西王(ValentinOricivang)
1961年出生,俄罗斯绘本画家、动画片和儿童节目制作人。她曾与尤里·诺尔斯金共同创作了电视节目《晚安,孩子们》的片头插画和动画片《外套》,导演的动画片有《玫瑰色的人偶》《茶馆》《小龙虾的故事》等。
内容简介:
财商教育,不只是教孩子用钱那点事儿
在电商平台搜索“财商启蒙教育”,搜索结果大多是各类如何教导孩子用钱、赚钱、规划用钱的书,什么“改变孩子一生的……”“巴菲特曾说……”“成功人士给出的xx建议”“炒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样的关键字眼比比皆是。但与市场上这些普遍侧重教孩子如何经营钱财的财商教育书不同,《刺猬和金币》探讨的是金钱的本质,传达了“金钱只是一种交换媒介,是用来满足生存和生活需求”的朴素观念。
财商教育,不只是教孩子用钱那点事,更是一场关于“金钱”价值观的多元碰撞。
按照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刺猬爷爷捡到钱应该去寻找失主或交给警察是*正确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当只浏览《刺猬和金币》的图画会下意识觉得这是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的原因。然后刺猬爷爷并没有像一般故事发展套路那样去进行,而是打算为己所用,添置一些过冬的东西。因为刺猬爷爷上了年纪,准备过冬都费劲,他*需要帮助。有了这层逻辑,一切都能立得住脚了。故事里没有道德谴责,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也是为什么当刺猬爷爷接受到大家的帮助后决定将金币放回原来的地方。不同的时代背景和道德标准,带来了对与错衡量标准的改变。相比单一化的金钱观念和简单粗暴教导孩子要拾金不昧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更多的讨论空间,带给孩子多元化的金钱价值观冲击。相比较给孩子一个结果,优秀的绘本带来的更多是体会的过程。不管是小小孩,还是大小孩,都需要这种慢悠悠的体悟过程吧。
帮助别人,也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
故事中这一处*终用的是“光有金币也买不到呢”,由这一点也体现了整个故事的立脚点——金钱并不是*的,它本是人与人同心协力一起生活时需要的东西。刺猬捡到金币想用到自己身上,因为它*需要帮助。但如果身边有更困难的人,它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送出金币。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也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