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石印术与石印本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中心》
石印术是十八世纪末西方人发明的一种平版印刷术,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一度取代雕版印刷成为当时出版业的主流技术,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本书以考察这一印刷技术的特点为切入点,专注于考察在
石印术是十八世纪末西方人发明的一种平版印刷术,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一度取代雕版印刷成为当时出版业的主流技术,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本书以考察这一印刷技术的特点为切入点,专注于考察在
李民、王健撰写的《尚书译注》是在学习和吸收前人或今人对《尚书》研究和诠释的基础上完成的,我们在书的后面附有主要参考书目,以供参考。书中也吸收了我们自己研究《尚书》的一些阶段性成果,一并列入参考书,以备
本书爲殷墟出土甲骨的整理与著录,每片甲骨统一编号,图版包括彩照、拓本和摹本,并附有卜辞释文和说明,内容翔实,体例完善。所著录甲骨刻辞中,第1片之“小一月”、第3片之“否”字、第79片之
清代词坛中兴,名家辈出,其中以纳兰性德*引人注目,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词以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浅白流畅的语句、哀婉凄艳的风格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数百年来
《唐诗三百首》是我国传播*广影响*的唐诗选本,雅俗共赏,深为社会读者所喜爱。图文本出版至今,连续荣居上海十家综合性大型书店"畅销书排行榜"和全国图书市场排行榜前列,被媒体誉为"是同类书中迄今为止*创意、*品
上海图书馆编著的《史晨碑(精)》又名《史晨前后碑》,两面刻,碑通高二百零七点五厘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点五厘米,宽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二点五厘米,无碑额。前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唐陆德明释文。建国以来已经出版过多个版本的十三经注疏,尤其是嘉庆阮元刻本,被不同出版社多次出版。然而学者亦对阮元刻本的提出诸多质疑。现将元刻明修本《周礼注疏》原样影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先秦铜器铭文发生的文化背景,独具个性的祭祀文化、巫觋文化和礼乐文化对铭文的产生和发展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铭文在发展和长期运用过程中形成鲜明的文体特征,并对后世铭文文体及其他多种文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南宋*名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作。他的词也很有名,前人称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超爽处似辛弃疾。《放翁词编年笺注(增订本)(精
柳永是北宋初期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以毕生精力作词,创制了大量慢词长调,在表现手法、意象组合、题材开拓等方面亦有许多创新之处;柳词多表现市民情调,尤其关注妓女歌姬的生活境遇及内心世界,因此流传极
本套书收录了王安石现存的全部诗歌。南宋学人李壁所作笺注,解释字词诗意,并点明了诸多相关典故,大大方便了读者理解和研究。以朝鲜活字本为底本,校以嘉靖本、龙舒本、清琦斋本,则*限度地还原了王集的原貌。同时
上海古籍出版社自2006年开始与上海图书馆合作,从上图馆藏20多万件古代碑帖中挑选其中的精品,汇集成《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丛书,以原大原彩、经折装的方式影印出版,将古代书法名迹的神
共二十卷,其中多有感慨世道人心、忧国忧民之语,间有对朝臣弹劾他的不满和牢骚。集中文章大部份是祝寿、哀诔、贺官、墓志之类的应酬之作。但其中也写到明末边陲军队钱粮供给的问题,地方官员治理地方的得失,同时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