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1991-2000年》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
清代江南地区的乡村塾师是一群在学塾中默默教学,名不出里巷的历史小人物。但是,他们却是乡民心目中的精神领袖,对江南乡村社会的教化、民众日常、家族成长及公共事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清代江南乡村塾师与地方社
王生鹏、张静主编的这本《旅游开发与民族村落文化变迁》着眼于民族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现实困境,从民族村落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出发,探讨了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村落文化变迁的突出表现,对旅游开发中
《全球史评论》由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创办,刘新成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提倡有关跨文化、跨国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视野中的文明互动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
《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研究》分为上下两编,分别从宏观和具体方面呈现了明清两代文化文学场中散曲与歌谣时调的互动全景及一系列具体互动情况。论文上编第1章描绘出了明清时期散曲与歌谣时调的互动轨迹和整体情况
这部《剑桥中国秦汉史》,原为费正清、崔瑞德共任全书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的第1卷,于1986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剑桥中国史》不是按卷次先后印行的,在这卷之前,第10、11和3卷业已先后问世,并且已经由中国社
杨林军著的《明至民国时期纳西族文化地理研究》从历史地理学和民族文化地理学视角,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局限,以纳西族活动区域为对象,以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为断限,从纳西族整体观来研究文化演变的时空关系,
歷代石刻數量豐富,類型多樣,且刊刻時間、出土地、出土時間明確,這使得石刻中記載有籍貫地、葬地、卒地等信息的鄉里村坊可究可查。《漢魏六朝石刻鄉里村坊研究》一書,選取漢魏六朝石刻文獻,蒐集整理鄉里村坊相關
《元明江南政治生态与社会发展》系2016年元月天津“元明江南社会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元、明前期的江南政策与社会发展脉络”的*终成果之一。研讨会论文所聚焦
《黄河上游区域城市研究》遵循城市研究理论和方法,充分利用既有学术成果,对清代至民国黄河上游区域城市体系构成、城市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功能及制约和影响其变迁的因素、城市类型与地位等方面加以考察和论证,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