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与丝绸之路文明》
两千多年前,东起古代中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达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既是历史上横贯亚欧大陆的重要经济动脉,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友好通途,在沿线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敦煌,地处丝
两千多年前,东起古代中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达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既是历史上横贯亚欧大陆的重要经济动脉,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友好通途,在沿线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敦煌,地处丝
本书以两宋宰相家族和浙江婺州地区本土精英家族为研究对象,以宋代家庭亲属关系、社会地位和政治势力三者交互联系为研究主题,通过大量史料展示出南北宋时期士大夫如何从唐朝以来的贵族精英转变为政治精英和地方精英
《颜氏家训》是我国一部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家训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奉为家风建设的圭臬。作者颜之推以其一生坎坷而又丰富的经历,在家教、持家、治学、处世、养生等方面,对后人进行了谆谆教诲,希望通过这
《墨子》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墨家学派的经典,记载了墨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墨子》一书的思想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为主体内容,并涉及哲学、数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
集图片与文字、图片欣赏与摄影学习、摄影实践与摄影理论于一体。以150余幅图片和约3万字的不同层级的说明告诉摄影爱好者,如何走出拍摄“瓶颈”,根据大众的心理需求和技术条件,进行了详尽的指点和示范。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及其弟子著作的汇编,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今存32篇。《荀子》一书有综括百家、融会贯通的大成气魄,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
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在实现了“富国强兵”,保持了国家的独立,登上了自封的“东方世界的指导者”的宝座之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它所应该担负的使命又是什么呢?比这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自身是在一种什么样的伦理
本书是作者森正夫论述明清江南土地制度的专著,分析细致,探讨深入,是日本学界明清史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作者征引丰富的史料,论述了14—18世纪江南官田的形成、变化、消亡的过程,考察了江南官田的由来、数量、
战后以来日本在不同阶段都遇到了不同形式的能源约束问题,但是都未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长期约束“瓶颈”。本书就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考察日本在应对能源约束中,如何成功地进行了合理的、巧妙的政策设计
内藤湖南不仅是日本二十世纪*社会影响力的记者与公众舆论的“意见领袖”,而且也是当时日本*权威的汉学家与历史学家。凭着记者的敏锐与历史学家的睿智,他不仅就时局提出了许多颇具预见性的观点,而且还提
本书聚焦于日本农业问题两个主题,一是资本主义与农业的问题,另一是政府与农民的问题。研究认为,前者受其国家体制的制约,而后者则与执政者的裁量相关。近代以来日本农业不仅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廉价粮
本书的前半部首先考察了缠足在现代的、全球化的世界里,逐渐失去文化光环的过程。在面临“天足”概念和“放足”运动冲击的过渡时代(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里,高彦颐指出,“缠足&
《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是先秦道家学派*重要的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将《庄子》与《老子》一并视为道家和道教的宗经宝典。《庄子》一书,构思奇特、义理深邃、想象丰富、文风恣肆、气势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