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

江苏人民出版社

《变的思维:悦读易经》

《易经》,亦称《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汉书•艺文志》称《周易》的成书经历了&l

《大撕裂时代》

罗斯福新政在某种意义上不仅拯救了美国,也拯救了世界。作者以独特视角及敏锐的观察给读者呈现了经济大危机下的美国在罗斯福的带领下是如何转型成功,完成了大崛起道路上*为关键的一步。本书以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莎翁遗稿之谜》

本书讲述了莎士比亚去世之后,他的作品如何得到整理保存、结集出版而得以留存后世的故事。故事以莎士比亚同乡好友理查德菲尔德为叙述者,后者是著名出版商。小说讲述了这位出版者如何与妻子同心协力,整理莎翁遗作并

《海外中国研究·诸葛武侯》

《诸葛武侯》出于日本“东洋史巨擘”内藤湖南之手,观点新颖,考证严谨,言必有据,据必翔实,显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从《诸葛武侯》开始,内藤湖南正式转入中国学研究,并以秋田师范学校

《中国良知:悦读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思想言论的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共7篇。在儒学发展史上,《孟子》的影响仅次于《论语》,从而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南宋的理学大师朱熹将《孟子》

《海外中国研究·左传的书写与解读》

《左传》是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典籍。本书通过对《左传》文本进行解读,力图去把握其中所蕴含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当古人开始有意识要探寻历史,他们会进以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

《海外中国研究·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

1813年的八卦教起义是由信奉千年末世思想的白莲教不断发动的起义中的一次。《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详细探讨了白莲教的信仰、其内部组织和教派活动。作者描绘了这些通常只是关注日常宗教事务的孤立小教派

《日本儒学史论》

本书分“日本古代的儒学”“儒学与日本的现代化”“前近代日本社会及其变化”“儒学与近代思想”“中日儒学比较”“中日思想文化研究观察与思考”六个

《明史讲义明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没有(明史讲义)就没有(明朝那些事儿)》

全书分两编,*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部分,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评述。全书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考证翔实,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三角洲市镇研究》

过去一千多年来,江南三角洲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其中,江南发达的市镇以及市镇网络的存在,既是江南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又是江南经济繁荣的重要表现。这种独特现象引发了中国本土及海外几代学人的长期关

《日本社会史论》

本书主要从社会史的视野探讨日本社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着重阐述日本与中国不同的社会结构及伦理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及日本的国民性。

《海外中国研究·申不害:公元前四世纪中国的政治哲学家》

该书乃顾立雅研究申子二十年的经典之作,始于《申子》文本辑佚、校勘、训诂及英译,后又辨正阐发其义理。鉴于古史论断之误及清人辑佚之失,顾立雅考证《申子》文本流传史与可靠性,分为原书引文与言论引述,考定27则

《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

本书以1927─1937年间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为线索,叙述近代社会在这段错综复杂的特殊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完成名义上的统一中国后,从实施训政、实行宪政到强化军事、国防、教育、经济基础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中共在共

《中国战争史》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编年体、纪传体和本末体,全面反映上迄五帝时期下至新中国初期中国战争的全面历史。全书附作战示意图160余幅,注释3000余条。本书史料翔实,视野宏大,导向正确,充分展示

《海外中国研究·汉帝国的日常生活: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

作者从汉代考古文物入手,选取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吉尼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等馆藏文物,以及出土于中国本土的近百件重要文物,用文物说话,以中国*个封建王朝的断代史为叙述对象,采用“日常生活&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