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石丛书·爱因斯坦在路上:科学偶像的旅行日记》
1919年的日食观测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让爱因斯坦的影响力遍布科学界,成为妇孺皆知的科学偶像。此后的十几年里,他一直“在路上”,其足迹遍布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几个国家,直至他1933年定居美国
1919年的日食观测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让爱因斯坦的影响力遍布科学界,成为妇孺皆知的科学偶像。此后的十几年里,他一直“在路上”,其足迹遍布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几个国家,直至他1933年定居美国
1781年,威廉·赫歇尔(WilliamHerschel)因发现天王星而举世闻名。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发现。赫歇尔的发现告诉我们,我们所处的宇宙要比肉眼所见的大得多。天王星的发现确实是赫歇尔*为知名的成就
《技术哲学——从埃及金字塔到虚拟现实》是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津教授晚年撰写的一部经典之作,是苏联解体10年后出版的一部冠名为“技术哲学”的著作。该书共9章,较深入地分析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遵循历史发展的脉络,以简洁生动的科普语言回顾了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百年家史,讲述了寻找“上帝粒子”之旅中交织着成功与失败的传奇故事,展现了科学家们无
本书是“尤里卡科学馆”系列丛书之一,这是一套在研究总结了国内原创科普状况之后开发出的面向小学生中高年级以上读者插图类百科童书,集科学趣味性、人文艺术相结合,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读者热爱科学、探索
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软物质,塑料、洗涤剂、护肤品、混凝土乃至雾霾,不一而足。我们自身则是最为深奥的软物质!软物质不仅造就了巨大的市场,更是魅力无穷的科学。《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普名著系列·软物质:构筑梦幻的材
从无线电到计算机,从呼啦圈到星际旅行,发明和发现不断以让我们的祖先瞠目结舌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它们中的每一个*初由梦想家提出时都是看似不可能的,往往还遭到来自各方面,甚至是来自专家权威的讽刺
在20世纪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史中,默里盖尔曼的名字无处不在。这位15岁进入耶鲁大学、22岁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神童,在23岁时就为基本粒子引入了一个新的量子数奇异数,从而引发了一场物理学革命。此外,他还创
伊瓦尔·贾埃弗是一位拥有独特个性的科学家,1973年因在超导电性方面的实验工作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一般人的想象不同,机遇和幸运在贾埃弗的生活中始终举足轻重,以至于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贾埃弗出生于
近40亿年来,微生物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原始海洋。作为地球的管家,这些生物改变了我们这个星球的化学性质,使之适于居住。《生命的引擎》带领读者深入到微观世界,去探索这些奇妙的生物如何使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成为可能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们创造了一批真正的反物质原子,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顿时震惊了科学界。在日常世界里,反物质并不存在。而在宇宙创生之初,反物质却可能与物质同样重要。可如今宇宙中似乎只有物质而没有反
生命给地球带来了勃勃生机。如何看待地球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世界环境科学宗师詹姆斯•洛夫洛克曾以希腊神话中哺育生命的大地之母盖亚之名,提出盖亚假说,认为生命会维持地球的宜居环境,使其适合生命持续的生存
本书是“尤里卡科学馆”系列丛书之一。吃巧克力会不会生痤疮?负离子为何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牙齿在可乐里泡一晚会怎样?大脑真的必不可少吗?打钩也能救命吗?辐射对人体有好处吗?…
大气圈是各种天气现象发生的场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排入大气,破坏了臭氧层。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天气增多,冰川融化,危害了地球生命和全球生态系统。《大气圈(被污染的地球
本书首次详细报道了由我国古生物学家孙革带领的多国科学家科研团队,于2002—2011年期间对黑龙江嘉荫地区距今约6600万年前后的晚白垩世—古近纪生物群及其地层(K-Pg)界线合作研究的成果。报道了该地区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