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陈克文日记1937-1952(全二册)》

本书以陈克文所遗留12册日记所载,1937年初至1950年3月间纪事为主,其中有关八年抗战及三年国共内战之个人经历、见闻、观察、感想至为详细;此外尚包括出使印度尼西亚经历,以及有关二三十年代国共两党人物、事迹之

《精灵的快闪:闽南金三角常见鸟类概览》

本书是闽南地区常见鸟类图鉴,不仅包含常见的鸟类的图片,也有相关鸟类的生活习性及在本地区的分布状况和变化,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这本书不仅能够让中小学读者了解本地的鸟类自然资源,也能够唤起读者对自然环

《从大野泽到梁山泊:公元12世纪末以前一个黄河下游湖泊的演变史》

“大野泽-梁山泊”作为黄河下游曾经存在的巨浸大泽,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与郡县地理沿革、河渠沟洫变迁、漕运水利建设、屯垦括地等问题都息息相关,又长期以“盗区”知名,所以引起古人格外的关

《中国史话:三民主义史话》

孙中山是一个务实的政治家和理论家,他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热爱和崇高的责任感,以他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家,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不断地寻求救国救民、富国强民的革命思想,他们用进化论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在纷杂的各种思想的

《凤山楼:聚落考古学视角中的粤东古村落》

位于广东省饶平县黄冈河下游的凤山楼村始建于明末,是沈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村落保存完整,曾在不同时期屡次扩建,自西向东和向北呈块状分布。无论是民居、祠堂、庙宇抑或公共建筑,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建筑特点

《京都,流动的历史》

京都作为日本民族的精神原乡与文化象征,一直以来被人们赋予种种想象与寄托。然而,京都从八世纪的平安迁都发展至今的一千多年中,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因一成不变才成为京都,而是持续不断的变化使其成为京都。现在

《中国史话:文房四宝史话》

古往今来的文人,无不重视文房用具。在诸多的文房用具中,最为文人所宝爱的莫过于笔、墨、纸、砚。这四种文房用具被雅称为。文房四宝”。文房四宝不仅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同时中国历代文人借助它创造

《近代台湾史研究的新进展》

2015年10月25日,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70周年学术研讨会25日上午在广州举行。是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山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大陆、香港、台湾及

《中国史话:陵寝史话》

随着我国的先民走入文明时代,阶级、社会产生了,国家也逐渐形成,墓葬制度日趋完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陵墓有了特定的规制与要求,从陵墓的形状、大小,陵区布局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这种制度在中国古

《世界历史六千年》

作者以全球史的视角将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纵向叙述并横向比较,具有全球史的视野,使读者在了解中国历史的同时,也清晰认识同时段的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提供了对历史重新认识和解读的另一途径。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是由两岸近代史学界合作撰写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参与者共57人。全书分晚清卷和民国卷,各卷又分别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通史,下册为专题史。本书论述了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

《发以辩理悟以证心》

《楚辞集解》是明代嘉靖年间汪瑗的楚辞学著作,是一部颇有成就且有特色的楚辞注本。本文在厘清汪瑗生平、学术背景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楚辞集解》的成书过程、研究方法的特色,细致梳理了《楚辞集解》不同于旧注的新

《甲骨文丛书·春之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现代的开端》

《春之祭》匠心独运,用诙谐而敏锐的手法发掘已被历史抹去的图案,探讨*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影响和余波——从1913年芭蕾舞剧《春之祭》的首演,到1945年希特勒的死亡。在这本极为出色的书中,作者莫德里斯&

《甲骨文丛书·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全三册)》

《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套装共3册)》,从19世纪开始,人类现代史即将拉开序幕。这是一个重大政治理念汇聚的时代,是“此在”科学化的时代,是铁路与工业的时代,是各大陆之间的大规模移民以及首波经济和通

《荒原与救赎》

本书分为七章:*章:受伤的渔王;第二章:创伤范式;第三章:荒原的降临;第四章:魅影的侵袭;第五章:不可言说之痛;第六章:拯救之路;第七章:出荒原记。主要以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的诗歌作品作为出发点,分析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