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法国旧制度末期的税收、特权和政治》

本书从1695年到大革命之前法国王权向全体臣民开征的普遍直接税入手,分析这一带有平等色彩的税制改革在一个等级-团体社会中取得的成效和遭遇的困难。作者广泛引证各种史料,全面详细地叙述了*主义王权在推行这一政

《1939:中国士人的知与行》

从宏观的角度考察某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史或文学史,是惯常的研究范式。而该书另辟蹊径,通过对1939年中国士人知与行的微观史考察,揭示战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创述、道义与担当,力图从经过精心择取的个案中表现中国知识分

《宋案重审》

百年宋案研究首要的问题在于研究者错将“宋案”等同于“刺宋案”。本书彻底纠正了这一偏差,明确揭示“宋案”实际上是由收抚共进会、调查欢迎国会团、操弄宪法起草、构陷“孙黄

《唐代宫女生活研究》

唐代宫女生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人数众多的一个特殊女性群体,由于生活在戒备森严的重重宫禁之中,其本身即具神秘性与不可知性。又由于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长期被“边缘化”影响,有关她们基本生活

《觌庵诗抄》

陆贻典,明末藏书家、虞山诗派遗民诗人。年少时,即笃志于坟典,学问极有根底。博学工诗,弱冠后与里中诗人吟咏结社,刻《虞山诗约》论诗谓法与情不可缺一。又工书法,尤长汉隶。精校审、富于藏书,多善本。入钱谦益

《西南大后方诗歌创作生态研究》

西南大后方诗歌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背景下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书借鉴生态系统生态学思想和文学生态学方法,将西南大后方诗歌文学生态的考察分解到诗歌创作活动要素之中,力图形成对诗歌创作生态的呈现

《甲骨文丛书·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

1925年5月30日将成为远东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犹如欧洲的巴士底狱事件一般。这一天,中国革命从无序的泄愤转入了有目标、有组织之行动的阶段。作为德国*学术奖——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得主,《世界的演

《甲骨文丛书·南京1937:血战危城》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是笼罩在20世纪亚洲历史上的黑暗阴影,它也是二战时期中国战场上广为人知的篇章之一。相较之下,发生在这场恶名昭彰的屠杀之前的那长达一个月的战争在英语世界却从未被人完整地讲述。何铭生的《

《任鸿隽传》

任鸿隽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任鸿隽在民国年间是中国教育界、科学界一位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本书的创新之处,一是以时间以轴,比较完整全面地梳理了任鸿隽一生的重要活动;二是探讨了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

《甲骨文丛书·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

本书为讲谈社学术文库·中国史系列的一种,由著名历史学家西嶋定生先生撰写,主要是对秦汉帝国的历史事实进行简明扼要的叙述和简要评论,作者在秦汉史领域功力深厚,著述等身,这部著作因此而成为一部“

《甲骨文丛书·坎尼的幽灵:汉尼拔与罗马共和国最黑暗的时刻》

《甲骨文丛书·坎尼的幽灵》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在坎尼战胜了罗马,数千年来,这一战例一直备受推崇、让人敬畏。这是汉尼拔出人意料、充满创新以及血腥无情的军事胜利,在那之后没有任何将领可以企及。罗伯特&

《边疆的背影:拉铁摩尔与中国学术》

作者从著名汉学家拉铁摩尔本人在中国的人生经历出发,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梳理20世纪初至今中国学界对于拉铁摩尔及其理论的接受过程;通过对他在中国边疆地区(东北、蒙古、新疆等地)所进行的田野考察活动的细致梳理,

《询唤与协商》

“主旋律”文学,指的是反映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或社会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近年来,“主旋律”文学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早期的单调格局,在内容表现上呈现多样性,在艺术技巧上也

《旅游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加强旅游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旅游安全风险管理包括旅游安全风险辨识、旅游安全风险评价和旅游安全风险控制等主要内容。其中,旅游安全风险评价是旅游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一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