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文学跨界与跨文化研究》

本书主要做比较文学的跨界研究,关于文学的跨界研究方法和意义在前言中进行论述。正文部分包括蒙古族文学研究和世界文学研究两部分内容。其中,蒙古族文学研究用比较文学的跨界研究方法探讨了几位蒙古族作家的汉语写

《甲骨文丛书·帝国的暮光:蒙古帝国治下的东北亚》

进入14世纪,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随着蒙古帝国的式微,出现了大范围的骚乱。本书对蒙古帝国衰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勾勒了14世纪60年代东北亚各方势力,即帝国皇室、高丽王室、中原地方武装和叛军首脑在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本书荣获1997年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东亚历史学奖、荣获1997年新英格兰历史学会图书奖。书中以义和团为例向人们解说了认识历史的三条不同途径,即历史的三调:事件、经历和神话。本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讲述义和团的历史

《甲骨文丛书·中国通史:问题史试探》

堀敏一作为日本东京学派经典代表史学家,其著作深受中国古代史学界的推崇。《鲤译丛·中国通史:问题史试探》一书是作者高屋建瓴,以学术问题为中心撰写的中国古代通史,也是一部名著。作者在篇幅分配上,实际

《甲骨文丛书·茶叶大盗》

《茶叶大盗》是一部描写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雇员罗伯特·福钧在华经历的历史故事书,情节非常吸引人,写法像小说,将罗伯特·福钧个人的“冒险故事”讲述的异常精彩。罗伯特·福钧的故事

《桓谭年谱》

《桓谭年谱》将桓谭生卒年考定在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和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这个时间段,正是谶纬思想由萌芽到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多与谶纬文献有关的学者如京房、谷永、平当等,都生活在这个时期。《桓

《劳伦斯墨西哥小说殖民话语与主体性嬗变》

后殖民理论兴起以来,学界对刻画殖民社会的小说文本中潜藏的权力格局与审问定位的解读都具有鲜明的预设立场。较为新近的研究已经能够意识到,不管是个人层面的自我认知,还是集体层面的文化认同,身份都是一种连续变

《日本窃取钓鱼岛始末》

《日本窃取钓鱼岛始末:史料与考证》一书是村田忠禧教授继《日中领土争端的起源》之后,又一本对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考证的著作。本书集中考证了日本政府占有钓鱼岛的过程,以1885年至1895年为讨论对象,涉及琉

《先秦两汉言说资料汇编》

本书是先秦两汉言说问题的资料汇编,辑录先秦两汉经学、诸子、史学、集部著作中涉及言说问题的相关文字。经学取材以《十三经》为主,兼及《白虎通》等。诸子著作主要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商

《追寻现代世界的足迹》

本书立足于19—20世纪东亚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并选取东西方主要国家近代以来发展变革的经验,尝试归纳、总结东西方不同国家和地区各自的现代化模式与现代化道路;着重对现代化与发展理论的探讨

《北京史学2019年秋季刊》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本辑设学术概览、文化纵横、史事考索、近代掠影共4个栏目,刊载史学理论、文化保护、文献探析、西风东渐、社会变迁等方面的论文15篇。全辑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索恩丛书·帝国的十字路口:从哥伦布到今天的加勒比史》

长期以来,加勒比对于欧亚大陆文明来说都是一片完全未知的海域,直到1492年哥伦布从“圣玛丽亚”号船上走下来,踏上今天巴哈马群岛上被称为圣萨尔瓦多的地方,从此这一区域迅速被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

《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

老上海是否曾消失得无踪影?上海的地方性是否延续?国家“入场”与都市“在场”怎样互动?……如同问题的发掘难以穷尽,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大有文章可做,且大有引发新问题的余地。本书仅从“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以及“

《唐诗的兴起》

本书通过梳理初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制度,特别是其中与文学相关的各种制度变革与建立的历史脉络,发现封建制度的变革与建立在初盛唐时期诗歌中的历史留痕,探寻这一过程中各种制度的变革与建立对唐诗兴起并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一度的青年学者(40岁以下)学着学术报告会的论文集。该所已经连续数年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学术研讨会,并在会后将论文结集出版。这一制度化的学术活动及论文集的出版,对于培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