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甲骨文丛书·哈布斯堡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

《哈布斯堡的灭亡:*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巨广的王室,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其在十七世纪抵御了土耳其人进攻、守护欧洲文明,当

《甲骨文丛书·战争的余烬:法兰西殖民帝国的灭亡及美国对越南的干预》

《战争的余烬》这部厚达1000页的著作讲述了1919年凡尔赛会议至1959年间发生在幕后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动机,以及各方领导人展开的一系列磕磕碰碰,*终导致本可避免的、血腥和无休止的战争。作者罗格瓦尔花了长达10年

《无果而终:战后中英香港问题交涉》

1945-1949年,中英之间围绕香港的竞逐既处于中国内战、政权更迭的重要关头,也处在国际格局经历巨大动荡与调整的环境之中。而国民政府在香港主权问题上作为有限,以无果而终收场。这一结果似乎掩盖了这段历史的重要

《唐诗指津》

唐代开放包容的时代氛围和丰腴多姿的文化土壤共同孕育了精妙的唐代诗歌。而唐诗之欣欣发展也真实反映着唐代士人的生活状况、精神品格等。因此,对唐代诗歌进行研究,有助于集中深入地认识唐代文化的内在特质,直观鲜

《索恩丛书·皇位之争:奥朗则布和他的时代Ⅰ》

莫卧儿帝国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代南下印度建立的政权,传至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时,国家富裕强盛,煊赫无比,建造了著名的泰姬陵。但是,盛世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朝野风云暗涌。围绕着皇位继承人问题,战功赫赫的三皇

《桃花扇接受史》

《<桃花扇>接受史》主要对自康熙三十八年(1699)成书问世后三百年间《桃花扇》的版本流传、舞台演出、批评研究、戏曲小说改编、艺术影响和域外传播等情况进行细致、深入的探讨、研究。《<桃花扇>接受史

《文学评论六十年纪念文选》

《文学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大型学术刊物,主要内容为关于文学理论、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史问题、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研究和评论文章。本书

《甲骨文丛书·大围攻:马耳他1565》

苏莱曼大帝,十六世纪有权势的统治者之一,决心征服欧洲。挡在他征途上的是地中海上一座名为马耳他的岛——医院骑士团雄踞其上。决意夺取马耳他岛并利用其港口攻略欧洲大陆的苏莱曼派出近200艘舰船和不少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

本书通过专题研究形式,在对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特定时段的挖掘中,切入中央苏区政治、军事、社会内核,加深对苏区历史的了解。革命常常以打破现存规则为代价,而规则又是人类社会进步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石,其间的冲突

《海大轶事》

作为海南大学的前身之一,成立于1958年的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为中国的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发生了许多值得记忆的故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建于1983年的原海南大学,以一片滩涂为基础,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国内

《易堂九子研究》

本书作者力图从基本文献人手,原原本本,把隐居于翠微峰的易堂九子独特的地域自然与人文环境、文化传统、师友、诗学与文化主张,以及他们与历代的遗民、与明代其他地区的遗民群体的异同……尽可能地展示出来,以还原这

《减压其实很简单》

拧干所有水分,除却晦涩术语,抛弃冗长说教,把最精华的内容、最有效的方法以条文的方式表现出来占每写一行字,都问一问自己,这有用吗?这有必要吗?能不能再简洁一些?能不能再明确一些?于是,原先20多万字的初稿,变

《甲骨文丛书·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以费正清与列文森为代表,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向近代社会演变。相反,柯文则反对把非

《城市史研究第39辑》

《城市史研究》创刊于1988年,是目前国内*的城市史研究专业刊物,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原为年刊,2012年中国城市史研究会成立后,正式成为该会会刊,改为半年刊,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

《历史、经验与感觉结构:英国新左派的文化观念》

本书研究了英国新左派如何发展出一系列关于“文化”的特殊观念,从而为后世的左翼批评理论寻找到了更为丰富而可信的对象,并提供了不同于欧洲大陆体系的理论与方法。新左派的文化观念是英国左翼在二战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