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考古学集刊》

本集刊创刊于1981年,目前已出版21辑,约每年出版1辑。该刊主要刊登长篇田野考古发掘报告、考古研究论文,以及有关科技考古的实验报告、论文等与考古学相关的学术性、资料性论著。固定栏目有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

《中国史话:新疆史话》

本书共分为六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内忧外患——中国西北边疆危机;同仇敌忾——各族民众抵抗外敌入侵;边疆开发——各民族共同发展等。

《民国时期天津文庙研究》

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神圣殿堂,也是官学所在,还是儒家文化的承载和象征。本书以天津文庙为个案,以历史视角研究民国文庙的变迁和孔子祭祀的定位。首先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天津文庙两次重修的始末,研究天津士绅在文庙重

《思想会·古罗马的日常生活:奇闻和秘史》

从公元115年的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开始,阿尔贝托·安吉拉(AlbertoAngela)引领读者在古罗马城进行一次非凡的探险之旅。此时罗马帝国正处于权力的高峰。帝都罗马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大都会。从富丽的多

《甲骨文丛书·古代世界:追寻西方文明之源》

《古代世界:追寻西方文明之源》,上古的文明是什么样子的?城市的出现,铁器的发明,希腊的崛起,王者的归来,共和的力量,人性的凸显……本书是一部关于西方古代文明的简史,是理查德·迈尔斯继

《〈永乐大典〉流传与辑佚新考》

本书分上编和下编。上编为研究部分,共八章,主要通过一些具体个案深入分析《永乐大典》流传与辑佚的重要问题,具体包括:“抄本《永乐大典目录》的文献价值”、“《永乐大典》缺卷数新考”、&ld

《甲骨文丛书·纳粹猎人》

当纽伦堡审判结束、冷战开始后,战胜国失去了起诉纳粹战犯的兴趣。大量低级别罪犯混入了渴望在欧洲开启新生活的人群,而自觉处境更危险的战犯则逃离了欧洲大陆。被称为纳粹猎人的这群人拒绝遗忘纳粹的罪行,决心找寻

《甲骨文丛书·拜占庭的巅峰:从光复时代到曼齐刻尔特》

拜占庭帝国——这个自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5月11日建都,到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于1453年5月29日破城,延续了1123年的大帝国,在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的生花妙笔下徐徐呈现在

《“合道而行”》

本书是后期资助项目。明朝覆亡后,明遗民与清廷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政治较量,这既是明遗民与清廷的互动历时性过程,也是遗民立场与时间消磨的拉锯过程。其间,明遗民有强烈的身份认同自觉,从身体和精神上坚持忠于故

《殖民主义与非洲社会变迁:以英属非洲殖民地为中心》

从19世纪90年代前后欧洲国家确立对于非洲的殖民统治,到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非洲民族国家实现独立,这七十年左右时间是非洲史的殖民时期。非洲殖民统治表现出残暴性和剥削性,同时也暴露出霸权脆弱性,它无法有效控制

《城市史研究第40辑》

《城市史研究》创刊于1988年,是目前国内*的城市史研究专业刊物,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原为年刊,2012年中国城市史研究会成立后,正式成为该会会刊,改为半年刊,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

《索恩丛书·守候黎明:全球化世界中的约瑟夫·康拉德》

约瑟夫·康拉德出生于俄国沙皇统治下的一个波兰家庭。十六岁时,他成为一名水手,并在二十年间游遍世界。在航行中康拉德观察到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新世界,并在定居英国后,以文字捕捉它的身影。在他笔下不仅记

《思想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1793年,由英国王室派遣,东印度公司资助,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的英国访华使团抵达中国,目的是觐见清廷的统治者乾隆皇帝。此即清王朝和海上霸主大不列颠这两个欧亚帝国在18世纪晚期的初次正式接触。本书从历史角度审视

《四库学》

本书系首都师范大学四库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连续性出版物,每年出版2-3期。已经连续出版4辑,该书系第五辑,主要内容来自于每年一届的“四库学高层论坛”的精选文章。该书设有编委会,内容分五部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