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以阮氏文选楼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为底本标点整理,其中具有创新性的一项整理工作是,将校勘记逐条编列序号,以便于检索使用,并与南昌府学本对校,标注其增删条目,撰写校记。全书按照通行《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以阮氏文选楼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为底本标点整理,其中具有创新性的一项整理工作是,将校勘记逐条编列序号,以便于检索使用,并与南昌府学本对校,标注其增删条目,撰写校记。全书按照通行《
《选举社会: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研究》:作者在本书中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选举社会”的基本概念,并试图用它来概括中国从秦汉至晚清社会演变的主要趋势,以及一种自成一体的社会形态。本书的主旨是:对中国
清宫天禄琳琅藏书664部,今存者有604部。作者遍访其书,整理汇集全部访书观书记录,悉依宋、辽、金、元、明、清顺次,逐一考察《天禄琳琅书目》前后编著录各书之存佚及流传,用力于清代以来公私藏书目录之爬梳。天禄
《简牍与古代史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战国秦汉简牍所见社会制度综合研究”的阶段成果,收录有关战国至魏晋简牍的研究论文十四篇。论文利用简牍资料与传世文献,
“手机摄影”作为一种噱头,被宣传了很多年,很多人都沉浸在“手机摄影”的标签中。本书中,作者不再将手机摄影看作是摄影中的一种门类,而只是把手机看作是一种工具,努力摆脱“手机摄影&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足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庸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
《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上起史前,下迄当代,对人类五万年发展史做了精辟的高度概括。作者打破了以人物和事件为中心叙述历史的传统,选取了自古至今始终与人类命运生死攸关的四条“生命线”(生态、
《于阗六篇——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学案例》是配合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丝路梵相——新疆和田达玛沟佛教遗址出土壁画艺术展”编辑的一本介绍于阗历史、考古与艺术的导览读物。全书由丝绸之路上的于阗、和田考古简史、克孜尔石窟
《解读中国经济》是解读中国经济之作,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
《重归文献》第三辑所选《周易正义》、《尚书正义》版本均为稀世珍本,代表了中国古代刻书史上的**水平,影印的目的,是为实现"重归文献"系列的初衷,就是将这些珍稀但是在学术史上又非常重要的版本,通过影印公开出
《历史、记忆与书写》是杰出欧洲中世纪史专家帕特里克·格里的论文选编,所收论文涵盖了他近半个世纪学术生涯的主要方面,涉及族群意识、社会变迁、文化结构、历史记忆、民族主义和基因技术的历史学应用等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