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其人如天:史记中的汉人》

本书读史记,直接触及历史人物的魂魄,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作者如同司马迁及其笔下人物的知心人,经他勾勒,刘邦、项羽、张良、韩信、萧何等一代豪杰便仿佛有血有肉活脱脱地来到今天;作者从他们身上发现的生命气象又

《兄弟,我们就要发财了》

魏思孝是当下风头正劲的青年先锋小说作家,有长篇小说及短篇小说集出版,亦有过独立出版的作品,在先锋文学圈具有一定的美誉度,为很多文学前辈所看好。他的作品通过塑造一系列底层人物,为边缘群体造像,叙事流畅,

《园林内外》

《园林内外》收录作者20年间以花草园林为题的散文作品,从一株非洲堇写到一片与家人共同栽植的纽约州园林,从寄情花木的文人墨客心境到以自然为师的哲学境界。这些文字可以看成是作者在中文世界里另辟“园林写

《街巷志:行走与书写》

作为一线城市,深圳与北京、上海、广州有着极大的不同,草根性、鲜活与年轻的城市特点广为人知。本书作者王国华通过个人化的体验和细腻的笔触,书写北方人初到深圳打拼时的点滴、在深生活的感悟,记录深圳街巷故事,

《古诗词写作浅说》

本书共分七节,从诗歌发展概况,古诗词的押韵、平仄、对仗以及诗词的语法结构和艺术表现形式简明扼要进行阐述,目的是让读者对格律诗的基本知识和词谱的规则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附录列举了诗韵、词韵,五十

《寻找塞缪尔·罗:从哈莱姆、牙买加到中国》

内容简介书中生动地呈现了从多伦多,到牙买加到中国的寻亲经历。借助古老的文献、数码资讯以及牙买加华人社团的帮助,葆拉在中国深圳找到了300多位失散多年的亲戚。《寻找塞缪尔·罗:从哈莱姆、牙买加到中国》

《自我观察:第四道入门手册,同时工作于人的身体、理智与情感的修行体系》

自我观察是第四道体系的一个关键方面。第四道是乔治·葛吉夫大师于20世纪初所创立的修行体系。他认为发展人的素质的传统道路有三条,即通过本能、情感、理智方面的训练来发展人,与这三条传统道路不同的另一种

《深圳辉煌历程-马树华纪实摄影集》

该书以深圳经济特区城区建设为视角,采取新旧对比的手法,真实地记录了深圳特区成立30多年来建设和发展所走过的辉煌历程。书中收录的338幅不同时期拍摄的照片,其中既有二三十年前的东门老街、笔架山下的“浪民营”和

《深圳动物日历·2019》

以日历形式介绍了深圳本土的365种脊椎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既有精美真实图片直观展示又配附了对动物特征、习性、地理分布、种群状态等信息,对深圳的自然保护具有指导作用,该书也将作为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本书收录了美国小说家菲兹杰拉德的短篇小说,被誉为美国“荒原时代”的真实写照。这部作品首版在1926年,彼时作者陷入了财政和婚姻的双重危机,妻子的身体也遭受了创痛,由此引发他对“时代困境”的思考也集中体现在这部

晚风细雨

《晚风细雨》收入《晚风习习》《细雨霏霏》两部中篇小说,讲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从动荡中的中国大陆迁徙至台湾的家庭故事,分别从儿子的视角,观看父亲在大时代压迫下的挫败,以及抑郁的母亲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委屈与痛

《(赊销)做书的日子:1982-2014》

本书为出版家李昕先生个人回忆录,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4年、香港三联8年、北京三联9年工作经历为线索,分享30多年(1982—2014)编辑之路的酸甜苦辣,回顾总结一生编辑经验、成败得失,讲述出版背后的精彩故事。

《残照》

本书收录刘大任1967至1971年于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攻读研究所前后时期创作的7篇作品;1978年刘大任二次赴纽约定居,并于1984年展开创作的高峰期,本书亦收录此时期作品近10篇,分别是“成长”系列的《四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