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

上海人民出版社

《风的孩子风的歌》

曾经的你是不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孩子?你有没有发觉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现实?生命中那些闪亮的瞬间会不会使你的心不由得紧缩?你会不会掩卷而思“这个带着狗儿四处撒野的孩子难道不是曾经的我吗?”是你,

《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

《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开始于1940年1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头个新年。记日记的那位白俄女爵只有23岁,她与自幼便十分亲密的姐姐带着十一件行李和一台留声机前往柏林。彼时天色仍一片漆黑,

《历史研究(上、下)(世纪文库)》

在本书中,作者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

《天吃相》

江南古城东江历来以美食和饕餮闻名。在风云变幻、时势转换,尤其是海峡对岸的客商纷纷涌来时,饭店福满楼和碧云楼,及其经营者、顾客、服务员、旁观者,围绕一张圆圆的餐桌,尽情演绎人间的悲欢与离合,折射社会的冲

《当代史学主流:主题与结构》

《当代史学主流:主题与结构》是《世界历史评论》的第8辑,选取重要的世界历史事件,研究和阐述在这些重大事件中某一特定的群体、人物、制度等,并进行横向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世界变局与历史研究之间的关系。本

《李鸿章与曾国藩(晚清历史长篇)》

曾国藩与李鸿章不仅是师生,也是前后左右晚清历史的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人物,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李鸿章,曾去世后,李又左右晚清政局三十载,并在七十岁寿臣时,被慈禧赏了三眼花翎,这是清朝汉大臣中的第一人,但在

《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历史实录2011—2016》

本书全面记录了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5年中,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长宁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各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南怀瑾谈领导的艺术与说话的艺术》

《南怀瑾谈领导的艺术与说话的艺术》一书选编自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著作,分别从“领导艺术”和“说话艺术”两个方面,汇集了南怀瑾先生的精辟论述。读者可从中感悟为人处世的精要,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魔都漫步》

澎湃新闻·市政厅栏目召集对生活在上海的地方经验有独到感受和见解的一些作家、文艺爱好者、热心读者一起“再生产”,通过实地漫步的形式,追溯地方历史。例如,同处上海,50年前就开始生活在这里的

《兔匪匪父子囧事录》

《兔匪匪父子囧事录》内容简介:兔匪匪诞生于2007年7月,最先出现在新浪博客里。这个有点傻、有点坏、但心地善良的兔子很快被网络大众所接受,所喜爱,所追捧。因为它实际上就代表着我们每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乐观地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本书是有关地方行政制度概论性质的专著,系统地阐述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制度(包括行政区划与地方行政组织两翼)变迁的全过程,并从各个视角概括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特点,界定了许多前人未曾涉及的概念

《悠悠衢江》

本书为我国著名德语翻译家、德语文学研究家叶廷芳先生的随笔自选集。文章内容广博、文笔老到、形式不一、趣味各异,透露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底蕴、强烈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其中有相当部分流露出他家乡故土人文的深情厚谊

华都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初夏,著名社会学学者姚征东为撰写婚恋专著不经意间踏进见证历史沧桑的华都大楼。大楼里发生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故事,浓缩了20世纪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妻子携女儿离他而去的姚征东孤身独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是一个讲述钵扎小贩麦夫鲁特的人生、冒险、幻想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同时也是一幅通过众人视角描绘的1969—2012年间伊斯坦布尔生活的画卷。在麦夫鲁特还是一个生活在安纳托利亚中部穷山村少

《隋炀帝大传》

隋朝虽为大一统王朝,却国祚短暂,仅历二世而亡,之后义军蜂起,留给后人无数遐想。隋朝第二位君主——隋炀帝杨广,因其残暴荒淫,一直以来饱受史家之诟病。固然,他屡次巡游,多番兴兵,使国库空虚,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