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

中华书局

《楚辞校证》

《〈楚辞〉校证》,贵州大学副教授王伟撰,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作者在前人校勘《楚辞》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前贤的研究成果,对《楚辞》及王逸注进行全面的校勘和梳理,对其中的异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楚

《涑水记闻》

本书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为修撰《资治通鉴后记》而作的札记,共16卷。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北宋六朝(906-1070)的国故时政,内忧外患,揭示矛盾,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为后世留下极其珍贵的史料。书中所记大多为作者所见

《文房四谱(中华生活经典)》

《文房四谱/中华生活经典》成书於北宋雍熙三年年九月,作者时为翰林学士。《文房四谱/中华生活经典》共五卷,笔谱二卷,其余各一卷,附笔格、水滴器。书前有徐铉序,末有自序。《文房四谱/中华生活经典》分别探讨和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鲁布鲁克东行纪》

13世纪蒙古人入侵东欧,引起欧洲很大震动。西欧教会方面急于了解蒙古人的意图和情况,不断派出教士前往蒙古地区进行活动。柏朗嘉宾和鲁布鲁克就是其中二位。他们先后经中亚到达哈喇和林,归国后都写下有关蒙古情况的

《四大名著》

中国四大名著珍藏本(精装全八册)包括《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小说在唐僧取经的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刻画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个艺术形象,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历

《陶渊明集笺注》

《陶渊明集笺注(线装大字本)》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等,并作笺注,重在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考订,并单列评析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扶微。让读者对陶公更加了解,认

《陈书》

《陈书(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册)》共三十六卷,较为全面地记载了从陈霸先建国到陈叔宝时被隋所更时期的历史,是现存的关于陈朝历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除政治、军事外,《陈书(二十四

《六十种曲》

南戏、传奇戏曲总集。明末汲古阁编辑刊行。主持人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毛晋。毛晋(1599~1659),字子晋,号潜在,又称汲古主人。原名凤苞,字子久。初刻本署有阅世道人、得闲主人、静观道人、闲闲道人、思玄道人弁

《旧学新知——中欧知识与技术之演变(法国汉学·第十八辑)》

这是《法国汉学》第十八辑,也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成立六十周年的纪念专号。所含13篇论文,主要从医学、技术(地质、考古、工程等)及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中国与欧洲科学史研究的新趋向。李零先生提供特稿《中

《西北考察日记:1940-1941》

国民政府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是我国政府组织的第一个艺术文物考察团,团长王子云,何正璜任团员兼文秘。考察团成立的背景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气焰最盛之时,为了抢救收集整理我国西北地区(河南洛阳以西及陕甘

《赵州录校注》

《赵州录》,又名《赵州从谂禅师语录》、《真际大师语录》,三卷,唐代赵州从谂禅师述,门人文远记。赵州从谂(778—897),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得法于南泉普愿,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

《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从秦汉到明清,朝代更替,谁是正统?究竟有否天命?历朝历代对此讨论热烈,饶宗颐先生费时五年,究其原委。本书是深入研究历史观念史的力作,是饶宗颐先生代表作之一。正统论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历来讨论

《绎史(全十册)》

《绎史(套装共10册)》共160卷。《绎史(套装共10册)》正文分为太古、三代、春秋、战国和外录五部分,一为太古三皇五帝,共10卷;二为三代即夏、商、西周,共20卷;三为春秋十二公时事,共70卷;四为战国至秦亡,

《近三百年学人翰墨》

《近三百年学人翰墨(晚清卷1)》编著者许宏泉。《近三百年学人翰墨》丛书第一批包括五本,分别是清初卷一、清中卷一、晚清卷一、晚清卷二、民国卷一。该套丛书记录了吴伟业、袁枚、姚鼐等数百位名家的文化艺术创作,

《万有楼诗文集》

《万有楼诗文集》收录万有楼主历年所作诗、词、文、赋、对联、断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