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注证:中国科学技术文化的历史纪录(全两册)》
《尔雅(中国科学技术文化的历史纪录上下)》由郭郛注证,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学者必读的《十三经》之一,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本书通过自然科学研究的视角,选取百余幅反映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精彩图片,力求拉近历史
《尔雅(中国科学技术文化的历史纪录上下)》由郭郛注证,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学者必读的《十三经》之一,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本书通过自然科学研究的视角,选取百余幅反映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精彩图片,力求拉近历史
《风俗论》共三册,所关注的是各民族的风俗,同时也研究这些风俗后面隐藏的民族精神与心态,法律、艺术、风尚是这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所以,这本史学著作就不是单纯的王朝史、政治史或事件史,与此前或他同时代的历
这是一本基于美国留学经历的著作,作者与读者分享了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中美差异。通过对异质世界的观察、阅读和分析,理解自我、世界和理想之间的关系,从中构建自我生命的逻辑:认识自
二战末,尽管日本正面临战败,为什么一万多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兵”自愿加入“神风特攻队”?在这部关于象征主义和美学在日本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中扮演的角色的出色研究中,作者展示了国家如何
本书为顾颉刚民俗文学研究的代表作。众所周知,顾颉刚对民俗学及民间文学的研究,有卓越的贡献。他自述研究民俗文学的意义在于“历史研究之辅助”,具体而言就是“从戏剧和歌谣中得到研究古史的方法&
《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TibetanLiteraryTextsandDocumentsConcerningChineseTurkestan)是早为中国史学界,尤其是藏学、敦煌学和西域史地研究者所熟知的一部学术名著。这是英国杰出学者托马斯倾其一生才智贡
《辞源》是中国现代史上*部大型语文性工具书,也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品牌辞书,阅读古籍必备,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常备。《辞源》第三版借鉴吸收三十多年来辞书编纂的丰富经验和研究成果,在1979年版的基础上,继承
本书选自作者30多年来的学术随笔,共25篇,约20万字。内容涉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民俗学等议题;在方法论方面,涉及史料与理论、文本与诠释和文学文化跨学科等广泛问题。书中不乏作者与沈艾娣、郑振满、刘志伟、杜正
本书以考古材料为基础,在中国本土、西域及南海范围内,以中古时期艺术宗教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仅深入探讨中国本土资料所反映的佛教、景教的“中国化”逻辑,而且以文化交流的视角切入,探讨域内与域外以及
《史记观止》将《史记》各篇按照内容分为:帝王风范、辅佐功过、英雄气概、卓越举措、角逐经典、私情国故六个主题。每个主题收录收入史记篇目十至二十余篇。每篇由标题、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几个部分组成,篇幅短
本书主要对中唐前期的政治史进行了初步探讨,以笔者所关心的若干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为线索,如,阐述中唐前期唐代宗和唐德宗在位时期的政局变化,各种势力为了掌握、维持政权进行的政治和军事斗争。采用&l
《中国史学史稿》为著名历史学家刘节先生遗著,为他在“文化大革命”前多年教课的讲稿,初稿写成于1955年,后做过多次补充修改。该书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学、考据学、文字学、金石学、史料学以及思想史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