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
与左拉、莫泊桑同时期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他本人自述“我的前半生经历了贫穷,后半生经历了病痛”。然而都德又是因祸得福的,贫穷使他17岁就奔赴巴黎,过起清苦的文人生活,发表文学作品;病痛使他接触自然,游历地中海沿岸的风景优美之地,记录采风笔记。由此集结而成的短篇小说集《磨坊信札》,使他在文学上初露锋芒;两年后出版的半自传性长篇小说《小东西》,则是“法国狄更斯”美誉的由来;参加普法战争后写下的《*后一课》《柏林之围》等作品,以小场面、小故事发出击人猛醒的力量,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也凭借这种“大题小作”的创作魅力,跻身文坛名家之列。
内容简介:
*后一课,他们要告别的对象是自己的祖国——法兰西。这就是本书的开篇,仅3000余字却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后一课》。文中没有硝烟弥漫,没有枪林弹雨,只通过老师、小学生以及村民细微的情感变化,写出普通民众难言却炽烈的爱国心情。书中的*部分《星期一故事集》均为此类风格,以小视角隐现出大事件中易被淹没的“人”的情感。代表篇章有《*后一课》《柏林之围》《一局台球》等。
第二部分《磨坊信札》则是诗情画意、清淡幽默的,满溢出作者在风光如画的普罗旺斯乡村“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轻松慵懒之感,透着一种类似沈从文先生那样以哀逝情怀叙写地方风土的韵致。此外还有轻松诙谐、淳朴动情的民间小故事,迸发出乡镇百姓赤诚诚、火辣辣的爱恨。代表篇章有《塞甘先生的山羊》《三遍小弥撒》《高尔尼师傅的秘密》等。
总的来说,本书是都德小说的名篇荟萃,十分钟读罢一篇,心灵也就被异国的气息浸润一遍。这些小巧的文章更是法国学校和家庭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经典作品,书中传递出的美好品质历经百年而从未过时。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