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域,星球:批判城市理论》

作者简介:
尼尔·博任纳,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博士,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城市理论教授,城市理论实验室(UrbanTheoryLab-GSD)主任。曾任纽约大学社会学和大城市研究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问题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包括批判性城市和区域研究、地缘政治经济比较研究、激进社会空间理论研究等;研究焦点为城市与区域重构过程、非均衡空间发展、资本主义城市化解析、国家空间重构等。
译者简介:
李志刚,武汉大学城市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城市地理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UCL)、德国科隆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空间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规划。近10年来,出版中文专著《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转型》1部;参与国内外《城市社会学讲义》《人文地理学研究思想与方法》等10多部书籍的编写;发表文章100多篇,其中SSCI收录20多篇。
徐江,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本科、硕士,香港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空间和尺度政治学、中国城市转型和区域发展/管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空间转型、城际交通规划等。
曹康,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规划理论、西方城市规划史与城市规划实践。出版专著《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简史》;合作编译《塑造城市:历史•理论与城市设计》;参与编写《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城市规划与城市竞争力》《人文地理学导论》。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40余篇。
内容简介:
当今中国城市研究以实证为主,在理论化以及对哲学思潮与社会思潮的关注方面,都还稍显不足。《城市,地域,星球:批判城市理论》既是一本针对21世纪城市问题的城市研究专著,也是一本涉及诸多城市理论的力著。本书作者尼尔•博任纳(NeilBrenner)是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城市理论”教授,也是该学院“城市理论实验室”主任,是近年在北美乃至世界城市研究领域*影响力的学术新星,尤其擅长理论思辨与批判。本书涵盖了博任纳近20年来对于城市问题、城市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诸多思考,其中既有作者早期的研究,如尺度政治与西欧区域及国家重构,也有其近期对全球“星球城市化”的系统研究以及对传统城市化理论的全面批判。本书可以说是了解21世纪西方城市理论的必读物。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