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简介:
尼古拉·阿列克赛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 、虽然他幼年辍学,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酷爱学习,阅读过大量的文学作品。他于1919年加入共青团,并加入了苏联红军,多次参加抗击国内外反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战斗。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但在1920年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不得不告别他热爱的军旅生涯,转业到后方。1921年秋天,他参加了在博亚尔卡的铁路修筑工程,恶劣的气候让他患上了伤寒病和风湿症。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对革命事业的责任,而是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祖国建设的岗位上。1924年,尼古拉·阿列克赛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光荣地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但他的病情却越来越重,甚至不能参加正常的工作,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人生的追求,在病床上修完了函授大学的课程。1927年,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逝世于1936年。
内容简介: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译插图本)》将一个革命战士战胜病魔、水不掉队的英勇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如何克服人生道路中的千难万险,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真实画面。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这一代人的光辉典范。保尔从小在贫困的工人家庭中长大,饱尝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人和压迫人的痛苦。他当过车站食堂的小火夫,做过发电厂的工人,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苦难的生活炼就了一副不屈不挠的性格。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匪徒的刺刀下救出了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面临着经济困难和帝国主义及国内反动派的猖狂进攻,青年保尔在朱赫来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毅然投身于红军队伍,成为著名的布琼尼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战友们曾一天向敌人发起过十七次冲锋,他一年中三次负伤,但是他始终战斗在最前沿。无论是在布琼尼骑兵师当兵,还是在地方做共青团工作和肃反工作,或是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修筑铁路,他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责任感和旺盛的工作热情都令人们钦佩不已。战争年代的流血负伤,建设时期的积劳成疾,使保尔完全丧失了健康,被禁锢在病床上。但是,他胸中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继续努力为党工作,组织工人学习小组,培养青年积极分子,百折不挠地寻找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队伍中去。他终于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以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在生活中永不言败的乐观的态度,克服了凡人难以跨越的障碍和艰辛,成为历史上、现实中青年们自强不息的一面旗帜。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将永不过时。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