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

《榆树村杂记》

PDF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ISBN: 9787545519112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并开始文学创作。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1958年被划为右派。1980年复出。短篇小说创作成就尤为突出,《异秉》《受戒》《大淖记事》《徙》等名作复活了现代汉语的生鲜和灵气。于散文和京剧现代戏亦有贡献。著有《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晚翠文谈》等。他是沈从文的学生。

内容简介:

《榆树村杂记》和《蒲桥集》同为汪曾祺先生当年在蒲黄榆寓所写成,是他仅有的以蒲黄榆为题的两部自编文集。全书写景状物,记事述情,牵涉方方面面,而又集于一时一地。一时,即1983年到1996年间,汪曾祺创作的“黄金时代”;一地,即北京城南蒲黄榆,当时汪曾祺和家人一直居住于此。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他“衰年变法”期最好的文章,多出自蒲黄榆路9号楼里的一个格子间“书房”内。这部集子,可视同《蒲桥集》的姊妹篇,前后映衬,堪称双璧。

猜你喜欢

胜算
2025-04-19 9.6k
红雾
2025-04-19 3.2k
记一忘三二
2025-04-19 1.8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这是汪曾祺先生的自编文集,里边很多文章在其他版本的文集读过,83~96年,正是老先生创作的黄金时代,谁可知道这些好文章多出自于蒲黄榆路九号楼里的一个格子间内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和《蒲桥集》配在一起,汪老的“蒲黄榆”时代我承包了哈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作为散文界不可回避的大家,汪曾祺的文章简洁,少雕饰,淡然到近于白描。“散谈与幽默天然合成。”他有很多种样子,微醺时的状态最为可爱,他的儿女们和读者们称他为“老头儿”。这个集子,便是“老头儿”在榆树村对面的高楼里写的。那也许是汪老在北京居住时期最长,创作最为旺盛,最为闲适的时期。故此集是《蒲桥集》姊妹篇,也是纪念。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汪曾祺散文精装本,值得收藏。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买过《蒲桥集》,这次再买这本,全了。两本中有重复的文章。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编剧史航也是汪迷一枚,有几句话深得我心: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两句诗是马一浮的,我读了就喜欢,常常提起。现在要写汪曾祺了,才发现,这十个字是应该专门用在他身上的。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我就住在蒲黄榆附近。原来汪老曾有此渊源。值得一看!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汪的文章耐读,平淡无华,读过他的书心态会平和,这是很难得的感受,真是好文章!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汪先生的书值得拥有的,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书中所选篇目大都为经典散文,更有《七十书怀》其他版本少选之作,手稿、字画一应俱全,还收录了汪老少见的书房作画照。汪迷们可以收藏起来了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一部《榆树村杂记》,致逝去的“榆树村”。再也没有那些旧的菜园子可逛了。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哎,和之前买的汪曾祺作品集好多重复了,故事很好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喜欢汪老这个人,所以买了这本书,看了几页,爱不释手,是那种汪老形容自己的感觉,春之初韭,秋之末菘,清新文雅。让人心情宁静。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喜欢汪老这个人,所以买了这本书,看了几页,爱不释手,是那种汪老形容自己的感觉,春之初韭,秋之末菘,清新文雅。让人心情宁静。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语文老师推荐书目,看了几页,喜欢上了汪老先生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汪曾祺牵挂的又不光是美,他只是觉得,经常提到美,会让他的读者心软,心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023-05-04 12:51:41
15发表
汪曾祺是个“可爱的妙人”,“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他的人都爱他。”
2023-05-04 12:51:41
16发表
这本书出版是华侨出版社1993年版,错误之多令人不忍卒读。该版都做了修正,手感和质感都焕然一新,为用心点赞!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