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

《那爷爷讲国宝的故事》

PDF

作者: 那志良步印童书出品

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545612349

作者简介:

那志良,1908-1998,字心如,生于北京,满族人,我国著名的古器物专家、故宫建院史上的重要见证人。他勤勤恳恳守护故宫70年,却一生清廉,家中没有一件文物藏品。

那先生少年时即被史学四大家之一陈垣先生推荐至“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从此和故宫结下不解之缘。他用70的光阴典守故宫国宝,其间,参与文物南迁、文物伦敦艺展等一系列重大工作,被称赞为老故宫头号专家、与文物生死与共的人。

他致力于编辑各类文物图集,推广普及文物知识;在学术研究上,深耕细作,是国内外公认的*玉器专家。曾在多所大学教授古器物学,著有《玉器通释》《玺印通释》《石鼓通考》《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等。

内容简介:

《青铜器》

听说“豆”等于现在的高脚碗?“鬲”是古人的锅?洗手偏用这浅浅的“盘”?青铜器的世界好难懂,鸟纹、龙纹、人纹还有让人念都不会念的纹,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那爷爷在书中创作了小琳、小闻一家。在去博物馆的日子里,面对两位小朋友问不完的问题,爸爸妈妈总有好对策。他们因势利导,借助孩子们的兴趣讲文物,一圈走下来,两位小朋友真是收获满满,青铜器的主要类型、来源、用途全都记在了她们心里。

《玉器》

硬玉是不是很硬?软玉是不是很软?采玉是不是像捡鹅卵石那么简单?中国人又为什么能有“化干戈为玉帛”的气量?遥远的洪荒古史里,祖先们留下了几块打磨过的石头,竟不知,自此以后的玉石情结,已在华夏大地上千秋相传。

小闻和小琳缠着爸爸讲玉器,一讲就讲去了博物馆里,黄玉三连章、白玉花熏、碧玉带钩……各式各样的玉有着不同的价值和功用,玉石真的是古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瓷器》

有一种宝贝,它既是饭桌上的杯碗盘碟,也是我们给世界的印象。它既源自脚下广袤的土地,也是中国人用头脑与智慧塑出的形状。它可以清雅别致,也可以富丽堂皇。瓷器,就这样从古代信步走来,一次又一次令世人惊叹。

这次的瓷器之行,因为多了弟弟小中,变得热闹非常。张伯伯的收藏,真是让他们大开眼界,原来用瓷器喝茶,还能生出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呢!被激起了求知欲的小闻和小琳,又是向爸爸要书看,又是去博物馆,瓷器的精巧与丰富多样给她们留下的深深的印象。

《竹雕》

我们的祖先,是出了名的爱竹。他们拿竹子盖房,拿竹子盛饭,后来干脆把竹子摆上桌案,于是雕刻竹子成了一种风尚。喜爱风雅的读书人竟形成各种派别,争相把笔墨气韵留在竹面上。因为竹雕不易保存,所以它虽取材普通,但能流传至今,就已是分外珍贵……

《画里的故事》

那爷爷说,绘画是无声的语言,可以沟通古今中外。我们的生活里,画以各种形式存在,漫画、动画比比皆是。同我们一样,古人也喜欢画。他们的画中,有笔墨的清香,亦有文化的滋养,还藏着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没有摄像机的年代,这些画就是历史*生动的记录,久远的时光相册等待着你的开启。

《画里的鸟》

小朋友对鸟儿有着天生的喜爱。小黄鸭、大白鹅、老鹰、山喜鹊……总有一款可以让他/她中意。我们中国人的天性,是喜欢花和鸟的,所以在国画里,专有“花鸟”这一科。这些有着翅膀和羽毛的可爱生命,被画家的妙笔记录在纸绢上,毫厘间的细腻与传神,总是一次次地在不经意间撞击我们的心灵。中国的花,中国的鸟,就这样静静散发着独一无二的美丽。

《印章》

我们的祖先,是一群有魔力的人。他们能让一把刻刀在一个小石面上尽情舞蹈,能在尺寸之间演绎气象万千。他们刻字,他们刻画;他们不断复古,又热爱创新。无论是作为单纯的装饰或玩件,还是作为重要的凭证或权利的象征,印章都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

《笔墨纸砚》

笔、墨、纸、砚为什么会被古人奉为“文房四宝”?其实,抛开珍贵的选材或是精巧的制作不提,就算是普通的笔墨纸砚,也包含着大大的学问。毛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一块黑乎乎的墨,居然要二十几种手续来制作;没有纸的发明,文化的传承只能依靠笨重的简册;为了找到制砚的优质石料,不知有多少人走过多少路,试了多少种石头……

《汉字》

汉字是历史和时间的旅人,一路上走来,它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一代代的书法家是汉字的造型师,在他们的努力下,汉字变化着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形态。但万变不离其宗,今天的我们依然能在通用的字体上发现图画的影子。先祖用图画创造了汉字,他们的智慧在一笔一画中长存,汉字的灵魂是属于图画的。

《古时候的儿戏》

你知道吗?很多一本正经的大人也都曾是调皮贪玩的小朋友。以前的小孩,没有手机、电脑,没有可以遥控的小飞机,但他们的快乐可一点都不比我们少;或是借助一些小小的道具,或是三五成群跑出去看热闹,他们总能让自己的童年妙趣横生。如果哪天,有人像那爷爷一般,向你细述童年的游戏,请一定要认真倾听,因为这些都是中国的孩子用欢笑来守护、传承的“文物”呢。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了解一本书,先了解作者,那爷爷用一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是正版书,真的太好了,读了两本,让大人和孩子们了解古时候的儿戏,和现在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了解汉字的由来和演变,在四五岁孩子眼里,不认识字的情况下,象形文字是一眼就能认出的字[强],值得推荐!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步印出品一般绝对是好书,这套书分门别类的介绍了古物文玩还有书画儿戏,以讲故事和孩子交谈的口吻娓娓道来,轻松浸润就把几千年的青铜器、玉器、瓷器、竹雕、印章、笔墨纸砚、汉字、书画和古时候的儿戏如珍珠穿线般一一串起。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虽然是讲国宝的故事,但也有儿戏、竹雕之类的,挺有意思的。最喜欢青铜器拿一本,好多之前都不知道,感觉带着孩子去博物馆挺适合的。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每一本都不超过一百页,内容不错,就是相对性价比一般。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书的内容不错,不是很厚,孩子读起来不会觉得累,拿到后就迫不及待的看了两本。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对于喜欢历史文物的孩子来说,这套书真的是太好了!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身边的父母都在让孩子学国学,这套书可以给孩子打一个很好的基础。从文物入手,能看到很多文化和历史的东西,而且配图也特别棒,好多实景摄影,不是那种卡通变形的,墙裂推荐给爸爸妈妈们!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步印出的童书我们基本都会买,这套太有用了,让孩子了解我们的国宝,市面可不多见,我都跟孩子一起涨知识。文字轻松,书做的也挺有格调的,孩子和我都喜欢读。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每次带孩子去博物馆看文物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说,这套书很及时,故宫元老那爷爷70年的积淀,感觉很靠谱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听那爷爷讲故事,了解锅碗瓢盆的前世,和故宫国宝的今生。值得每个带孩子去博物馆的家庭都备一套!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粗翻,给小学一年级左右乃至再高点,很好吧!咱觉好与娃觉好不全等。毕竟才十块钱一本。此中似以故事贯,大约不会是那老本尊所作。是那老选了些好器具,让人串上文字弄成的书吧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是一套轻松、可爱的书,知识量还挺适合我家孩子。最好的是没什么异味儿,纸张看起来也很舒服,很棒啊!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偶然在看纪录片的时候知道那志良,真是一个伟大的老人,为了守护文物付出那么多。有故事的人写出的书,真的不一样,不光是看懂这些东西,还能感觉到一种感情。孩子们就该看这样的书。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逛当当偶然看到新书,正好下周要去台湾,准备带孩子去台北故宫打个卡,这套书来的正是时候。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现在的孩子要广泛的阅读涉猎,各方面都要有所了解,通过国宝了解历史的变迁,值得推荐!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