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楼:聚落考古学视角中的粤东古村落》

作者简介:
吴敏,珠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教科文卫外侨宗委员会委员,现任职于珠海市博物馆。曾就读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师从许永杰教授学习聚落考古学。历史学硕士、副研究馆员、人力资源经济师。致力于聚落考古、珠海地方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发表《珠海斗门汉坑村牌坊考》《乘十九大东风建设好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等多篇论文。
内容简介:
位于广东省饶平县黄冈河下游的凤山楼村始建于明末,是沈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村落保存完整,曾在不同时期屡次扩建,自西向东和向北呈块状分布。无论是民居、祠堂、庙宇抑或公共建筑,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建筑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历史风貌,同时也清晰地反映出聚落历次扩建与改建的轮廓线。发展演变,线索不紊。乡土建筑种类丰富、保存良好,至今仍发挥着独特功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祭祖、游神赛会、丧葬等传统风俗代代传承,深入人心。本书以聚落考古学的方法为视角,对凤山楼村建筑进行类型学梳理,建立村落的营建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的框架,并对人地关系、生计方式、信仰习俗、家族制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结合人类学调查,对凤山楼村落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围绕位置与环境、宗族组织、建筑布局和演变、聚落形态研究等展开论述。认为保持血缘组织的独立、坚守家族文化、与环境相容共生是凤山楼村村落发展演变的原因及动力。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