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之家》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贵族之家》《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等。
刘若,(1926—),男,河北唐山人,研究员。1984年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俄苏文学的研究、翻译、编辑工作。先后编撰出版《外国文学简明辞典》(合译)、《俄语常用词词典》(合著)、《俄语》(语音部分)。翻译出版《现代俄语语法》、《脖子上的安娜》、《传奇元帅朱可夫》、《契诃夫短篇小说全集》(共8集,合译)、《屠格涅夫精选集》(合译)。
内容简介:
《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是其中*为优美动人的一部,写于1859年。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的社会小说。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他们的爱情经历与悲欢离合,都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现实紧密相关。作品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具体地表现出时代和历史的烙印,他们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和利害考虑,都是一种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性表现。艺术的形象思维的产品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的思想概括程度,在世界文化史上并不多见。因此,这部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小说叙述了贵族青年拉夫列茨基由于年轻迷恋上了莫斯科退伍少将之女——美丽的瓦尔瓦拉,并轻率地与她结了婚。后来夫妇定居巴黎,瓦尔瓦拉成为社交场上的“名人”。拉夫列茨基发现妻子不贞后愤然离家。回国后与莉莎邂逅,互生爱慕之心。这时报刊登了他妻子的死讯,这燃起了他对幸福追求的希望。就在他与莉莎互托终身后不久,瓦尔瓦拉突然出现。那则死讯竟是讹传。幸福的希望化为泡影,莉莎进了修道院;拉夫列茨基虽然在妻子的恳求下没有离婚,从此一个人孤寂地度过余生。八年后当他故地重游再访莉莎家的宅邸时,已经物是人非,故人相继作古,莉莎还在修道院;年轻的一代长大成人,入住故宅。他在花园里昔日与莉莎互表衷情的长椅上静静地回忆过去,然后悄然离去。[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