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

《上海1937:法新社记者眼中的淞沪会战》

PDF

作者: [丹麦]何铭生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

ISBN: 9787515104386

作者简介:

何铭生(PeterHarmsen)现任法新社驻中国台湾分社负责人。曾在中国台湾大学学习历史,其后在东亚担任驻外记者长达二十余年。他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汉语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并对东亚各个地区进行过报道。

内容简介:

在西方人眼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9年9月1日,当天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英法等国随后对德国宣战。然而,如果从1937年芦沟桥事变算起,此时中日开战两年多,战火已经燃遍了半个中国。近年来有一些历史学家开始纠正这一欧洲中心的观点,但是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英文作品依然非常稀少,这也是本书作者何铭生的感叹。多达100万中日士兵卷入淞沪会战,近300万中国平民被迫亲身经历了这一战役,其中大多数都成为此次战役的受害者。淞沪会战在塑造现代世界格局上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它最终导致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并且使得亚洲局势动荡达70年之久。两栖作战、坦克袭击、空中作战,最重要的是城市作战等战争形式都在1937年的上海上演。这是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彩排,更准确地说,作为第一次世界性战役,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幕式。本书在内容与表达上皆属佳作。书内战争照片珍贵罕见,资料背景研究也极其详尽。作者从学术层面的军事立场披露了此战役许多不为人知之处,并由此获得了各界好评。

猜你喜欢

红墙大事
2025-04-03 7.3k
追问
2025-04-02 7.2k
文学回忆录
2025-04-03 2.4k
即兴演讲
2025-04-03 1.4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何铭生因甲骨文的南京1937而为人了解,买来前作看一下,他者的抗战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听说二零一九年七月五日描写淞沪会战的电影《八百》就要上映了,于是买了这本书提前预习一下,很好的书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淞沪会是后来南京屠杀的导火线,当时国军的奋勇抵抗让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人红了眼!如果当时张学良没有下令东北军不许抵抗,南京能沦陷吗、会成为鬼城吗?西安事件让张学良一下子从误国摇身一变成了爱国者?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看了作者有关南京战役的书,转而买了这本。我感兴趣的是,一个外国记者把民国时期发生在中国的战争,描写的这样生动易读。一个好的写手,最好有点新闻素养。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作者另一书南京1937已买。从外国人角度看历史不错,资料引用广泛,内容比较可信,那段历史不客忘记,是中国人之痛,收藏了。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大体翻阅一下,文章图片不错,引用的资料丰富,很多国内没有的。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极好。比如开头关于虹桥机场事件的分析,结合了中、日、英美、法国四方的记载,十分客观公允。的确是写淞沪抗战的名著。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用纪实的手法写历史,读起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阅读《南京1937》后深受触动,有必要再读该作者另外一部著作。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对37年的上海之战有了更新的认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确实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最大的力量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那段历史确实有很多解读的方式方法,这是一本客观公正的书,推荐之!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虽然战役的细节不是很多,但对整体描述还是很到位。西方观察者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不一样的战争。书中附的地图非常好,国内的书籍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一部外国人的视角看1937年淞沪会战的书,有新意,有深度,值得一读。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看了南京1937来买的,书不厚,阅读体验很好,学术性的东西不多,但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历史的真实。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读后很有收获。
2023-05-04 12:51:41
15发表
可读性很强大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