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奏折制度/明清史学术文库》

作者简介:
庄吉发,台湾省苗栗县客家人,1936年5月24日生。未满周岁,父母先后弃世,寄人篱下,饱尝风霜之苦。1956年,台北师范学校毕业,分发阳明山管理局士东小学任教。1963年,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班毕业,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服务,参与钱穆先生主持《清代通鉴长编》纂修、《清史稿》校注及清代档案整理、出版、研究等工作,并协助 国史馆 整修新清史。先后在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政治大学民族系、台湾大学中文系等校兼任教授,讲授清史、档案学、秘密社会史、满洲语文等课程。著有《京师大学堂》、《故宫档案述要》、《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萨满信仰的历史考察》等五十余种。其中《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一书,曾获 中山学术著作奖 。庄氏治学严谨,勤于著述,深受国际学术界之推崇。
内容简介:
奏折原为君主广谘博采的主要工具,臣工凡有闻见,无论公私事件,俱应据实奏闻,以便君主集思广益,督抚提镇司道等员,彼此不能相商,各报各的,其内容较例行本章翔实可信,所有不便形诸本章的机密事项,或与朝廷体统攸关的事情,或有兴革更张之请等,俱在折奏之列,而且奏折因有君主的朱批,更增加其价值。因此,就奏折的性质而言,其重要性,远在题本之上。其次就宫中档奏折原件,或办理军机处奏折录副的史料来源而言,虽有不少廷臣的奏折,但其主要来源是来自直省外任官员,所以奏折对地方事件报导极详,含有非常丰富以及价值颇高的地方史料,包括吏治、社会、经济、文化及中外关系各方面,研究有清一代的的历史,奏折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庄吉发著郑欣淼、戴逸、朱诚如主编的《清朝奏折制度/明清史学术文库》为《明清史学术文库》第二辑之一种,原属刊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甲种丛刊。作者庄吉发,多年来致力于清朝奏折制度与沿革方面的研究,且能够以满语为手段,分析研究大量第一手档案,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