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

《赫塔米勒作品集》

PDF

作者: [德]米勒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 20934041

作者简介:

赫塔•米勒,女,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1987年与丈夫、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移居西德,现常居柏林。1982年,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出版。她曾多次获得德国的文学奖项。

内容简介:

1《心兽》---长篇小说1980年,年轻女孩萝拉离开了贫穷偏僻的小村庄,去大城市上大学,和五个女孩住在拥挤简陋的宿舍里。为了逃避灰暗现实,她随意与各种男人发生关系,有工人,有体育老师。但是,她*终没能逃出她的生活,某一天她被发现自尽于宿舍,她的朋友不相信她会自杀,想找到事实真相,他们成立秘密小组,写诗,记录齐奥塞斯库统治下的日常生活,不久他们也被盯上,暴力逐渐降临……2《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长篇小说一名制衣厂的年轻女工,因为在运往意大利的衣服中夹带一张“我等你”的纸条,被控在工厂卖淫并失去了工作,而且必须定期接受秘密警察的盘问。秘密警察问话的内容,涉及她过去的一切,每项细节都足以把她推向深渊。制衣女工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清醒地、全神贯注地应对盘问。小说充满诗性的语言,慢慢堆积起主角的记忆。3《狐狸那时已是猎人》---长篇小说风雨飘摇中的罗马尼亚,弥漫着无所不在的恐惧、屈辱和绝望。阿迪娜和克拉拉是一对好友,阿迪娜在学校做老师,克拉拉则是工厂的工程师,克拉拉爱上了一个秘密警察,他的工作是监视阿迪娜和一群年轻的音乐家,两位女友之间的友谊陷入危机中。阿迪娜每天下班回家,都发现挂在卧室中的狐皮尾巴短了一截,威胁越来越近??4《呼吸秋千》---长篇小说赫塔•米勒的*作品,一出版便获得了德国书奖,被誉为“一部气势磅礴、夺人心魄及令人谦恭的小说,也是这个秋季*令人难忘的读物”。故事背景设定于“二战”结束时,主人公是个17岁的男孩,他被送到乌克兰劳改营。这些曾在“二战”中与纳粹政权合作过的德国人,受尽非人的待遇。《呼吸秋千》以大角度描绘了这个悲惨的年代。5《人是世上的大野鸡》---中篇小说集包括中篇小说《人是世上的大野鸡》、《独腿旅行的人》。《人是世上的大野鸡》温迪施一家等待着当局同意他们去国外的许可。越来越多的罗马尼亚邻居离开了村子,而他们还在漫长的等待中,生活仿佛停滞了。这时,女儿阿玛莉做出了决定,用自己的肉体换取当局的公章。《独腿旅行的人》伊莲娜从东欧流亡到西德,暂居在柏林的一间政治难民营,不久后搬到一间公寓住下。她陷入与三个男人的四角关系,并竭力保持清醒。作者揪心的字句,表达出伊莲娜对故土的眷念,与小说中对柏林街道不带情感的描写形成强烈对比,展现出作者处于人生过渡期的内心挣扎。6《低地》---短篇小说集处女作,有自传成分,讲述了巴纳特施瓦本地区(主要居住着德裔罗马尼亚人)艰苦的农村生活。从孩子的视角反映了人们精神的狭隘和日常生活的残酷。小说经审查删节后,1982年在布加勒斯特出版。从《低地》开始,她就运用一种独白的声音,诉说她在这片灰暗乡间成长的经历。7《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散文集包括散文集《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赤足的二月》。《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所收文章写于1990年9月-1991年12月,往往从日常经历或某个政治事件谈起,既有对时代局势的思考,也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完美的文学性,尖锐却富有诗意。《赤足的二月》异乡人中的家乡,新家乡的陌生人。时而轻快,时而忧郁。米勒描写她新的家乡,感人而生动。8《镜中恶魔》---散文集《镜中恶魔》是基于米勒1989-1990年间,在彼得堡大学做的一系列演讲而成。这是理解她作品中的紧张与冲突的关键,而这些紧张与冲突引发了她的诗歌意象。这卷作品包含了一些演讲辞与诗歌意象的拼贴。9《国王鞠躬,国王杀人》---诗集包括散文集《国王鞠躬,国王杀人》、《饥饿与丝绸》。《国王鞠躬,国王杀人》夹杂自传性文章和论文的文集。以一种多元、多变的抽象方式,书写她在语言中生活的一生。她在极权统治扭曲语言的现况下,选择以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对现实环境的不安感。《饥饿与丝绸》由13篇文章构成,是作者在1990-1994年间,公开发表的部分文章和公开演讲的演讲稿。10《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诗集包括诗集《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发髻里住着的女士》。诗人的灵感来自于残酷的现实。她以令人惊讶的思想和力量,没有任何掩饰和遮挡,直接地表达自己对现实复杂而凌厉的看法。现实——思想——批判,一个女人用她强悍的声音,获得了众人的注视。

猜你喜欢

风起陇西
2025-04-15 9.3k
2025-04-15 2.3k
北上
2025-04-15 1.9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通过对米勒女士生平的逐渐了解,对她作品越来越多的阅读,我更相信她无意接受“被剥夺者”的定义。“被剥夺者”或许只是外人对她最最粗浅的、也许是被政治先入而污染的印象。如果她果真只是控诉,那“文学”二字也就太简单了。再过几个月,当米勒女士的中译本陆续问世的时候,或许我们就会发现,她几乎全部作品都只在描写一个主题:孤独。这种状态既是被动的(或所谓“被剥夺”之后的),也更多是出于主动的选择。不要忘记,自甘孤独也是一种抵抗的方式。正像她年轻时拒绝在秘密警察的合同上签字一样——“我不合作”。同样,这也是一个拒绝融入的宣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赫塔·米勒,德国女作家和诗人,1953年8月1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西部蒂米什县小镇尼特基多夫。她的作品政治性很强,像《呼吸钟摆》描写了二战后在苏联战俘营的德国人的生活,这种敏感的政治题材妨碍了她在东方的传播。目前她的大多数作品已在中国大陆出版。2009年10月8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82年,米勒在罗马尼亚发表了第一部文学作品——名为《低地》的短篇小说集,描写了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小村庄的艰苦生活,在出版后不久遭到了罗马尼亚当局的审查和删减。1984年,这部短篇小说集的未删减版本在德国得以发行,受到德国读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一直在关注诺贝尔文学奖,一直都在关注这个似乎很不一样、个性、洒脱的“局外人”,一个文学与政治结合得很好的赫塔米勒。《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唐学鹏说“她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剖析极权社会的停滞、批判秘密警察的控制、知识分子在高压下的恐惧、无处搁浅的乡愁以及被叛变玷污的友谊。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时间似乎停摆在“齐奥塞斯库时段”,即使在意识形态阵营对抗局面不复存在的今天。显然,她的政治意识如同“远古恐龙”,被一个沉痛的情结所横亘,然后野蛮而扭曲地生长出精妙而带有警醒意味的图像。我们之所以愿意在中文匮乏的环境中“转战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此套书印刷质量一般,字较浅,行距较大,可能是考虑此套书单本太薄的原因吧!邮寄中全套书右上角都有一二寸的折痕。且有一个书签与这本书不匹配。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不错的书籍,打折买的,一共十本书,真的很不错。而且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著作,非常划算,包装完好用心。虽然内容没开始阅读,最起码书本的包装给人一种认真的负责的态度。满意的购物体验。谢谢。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罗马尼亚文学的扛鼎之作,各种隐喻,各种历史的背景,不是很好读,但足够精彩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还没读过,以前看评论觉得很不错,趁着这次打折把它买下了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书是好书,翻译太不流畅,影响整体阅读,希望再版时有所改进,中评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图书布满了灰尘支付宝扫码扫不出来不过书很喜欢PS作者明明应该翻译成赫塔穆勒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一直想看国王鞠躬国王杀人和低地这次索性买了一整套希望读后能够有所感悟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很喜欢米勒的作品,这种写法很新奇,有些时候那些重复出现的象征性的事物,总是使意境显得很沉重又捉摸不透,难以读懂。那种鞭挞现实的逃离国家的不自由、被迫害,黑暗、腐朽、渺小、卑微……这些文字,必须得透过米勒的生平才能有所理解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米勒女士的作品记录了二十世纪的一段历史,那些生存于独裁暴政之下的人民的遭遇,被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血淋淋的无奈,赤裸裸的麻木与普遍的苟且偷生,编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将人类的良知罩在了下面。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渐渐的很少有精力去认认真真的看书了,但还是想念手摸在纸上的感觉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这些作品为我开启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己的新视角,尤其令我击掌赞叹的是赫塔那穿越多重感知的文学语言。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这套书是20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的作品集。内容广泛,故事情节生动感人。语言流畅。值得阅读和收藏。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