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

风语

风语 PDF

作者: 麦家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年: 2010-6-1

ISBN: 9787802514331

页数: 327 页

作者简介:

1986年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中短篇小说集《紫密黑密》等五部,随笔集《捕风者说》等二部,电视剧《地下的天空》《暗算》(编剧)等近百集。作品多次获奖:《解密》获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暗算》获第四届四川省文学奖,第七届成都市人民政府金芙蓉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内容简介:

《风语》讲述的正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缚鸡之力,却令人谈之色变;他不识枪炮,却是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上谈兵,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作用却抵得过一个野战军团;他门外有重兵把守,抽屉里有各种保健良药,却依然生死有虑。

这是一个神奇的人,黑室让他变得更加神奇。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能够幸免于死;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要为他而死;他活着,就有传奇,就有故事,就有人世间最欢心的事、最揪心的痛。

风语,不是风的语言,而风的声音,呜咽如泣……

猜你喜欢

风起陇西
2025-04-14 9.3k
2025-04-14 2.3k
北上
2025-04-14 1.9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在看到《风语》的结尾之前,我对此书一直持有浓厚的趣味,麦家的密码小说收官之作,讲述的是鲜为人知的中国黑室,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细腻曲折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密码学识,让我一口气看到了结尾,主人公通过训练终于进了暗不见天日的黑室。咦,然后呢?下面的情节呢?书前简介上明明说:“他手无缚鸡之力,却令人谈之色变;他不识枪炮,却是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上谈兵,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作用却抵得过一个野战军团;他门外有重兵把守,抽屉里有各种保健良药,却依然生死有虑。这是一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同样是以破译密码为题材,我以为《风语》是另一部《暗算》。看过全书才蓦然发现,《风语》就是《风语》,麦家的这部新作远比《暗算》来的庞大,以至于《风语》的第一部整整三百多页都在写一个序幕。故事从一九三八年讲起,出于抗战的需要,军统急需破译日本空军密电,以全力扼制日本敌机对重庆的血腥轰炸。为此,军统的五号院中国黑室正式成立,它作为中国一个神秘所在发生过无数惊天动地的故事,真正的内幕却不为人所知。伟大的数学家陈家鹄早年师从日本密码破译专家炎武次二,在求学的过程中,他过人的密码破译天赋也逐步显示出来。日本政府对陈家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2月1日,一口气读完小说《风语1-2》,2月2日,开始过大年。2月8日,新年基本过完,2月9日,电视剧《风语》开播。对于我来说,这个春节的一大半时间是在对《风语》小说的回味和电视剧开播的期待中度过。虽然,目前小说和电视剧都尚未结尾,对于读者也好,观众也好,《风语》中的那些人和事的结局究竟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无法否认的是,辛卯年,凡读过《风语》的人,必将深陷“风语”。因为,麦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身处乱世的超级天才的凄美爱情故事,还有对乱世与太平,天才与凡人,爱情与阴谋,国家安危与个人自由的深刻思考。人,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带着看《风声》,《暗算》一样的期待看完《风语》,心情只有一个词来形容“大失所望”1重复描写过多。正如前面评论者所说:此书写了人性种种,作者确实也如此下笔了,可通篇甚至一本书都在纠结这样的人性,写得很多也很滥,光是描写主人翁陈家鹄回国后如何从不愿从事密码破译工作到进了黑室,书中从19页到108用了近百页的篇幅,而此书不过才327页。而让主人翁下定决心进入黑室去从事破译密码工作的是一段南京大屠杀的录像!可见再是天才也需要眼见为实!!2情节安排庸俗可笑,不知作者是否为经济效益考虑,书中增加了不少情色内容:如陆家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谍战会演前的彩排偷爱警/文小说前部,大段的章节在描写陆涛一个人,用一个国民党特殊人物为本书的突破点,进而暗挖出一个智敏型的陈家鹄。从场面上,眼前豁然开朗,似乎这个故事在依托着人的个体元素,人的基调为主,粗中有细的增添故事情节,人变成了描写的重点,暗码电报为辅助的侧重点。实际风语的情节里面,多少隐含了《风声》的色彩和排查式推理。从形式上来讲,麦家突破了自己所熟悉的人套人的圈套逻辑,但内容的实质上,还是周旋在暗骂、电报、破解上做文章。读完此书,有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能进入到国民党党内的情报处,绝对要比想象中的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风是看不见,却听得见和感觉得到的。密码和破译密码也是如此,明眼看不清,需要深深地倾听,需要用心去感觉和解读。从这个角度讲,《风语》是个很不错的名字,形象概括了破译密码这个工作的性质和形式,就像需要解读风的语言一样去解读密码的内涵。作者麦家无疑是成功的,不仅仅在于本书结构的编排和文字的写作上,更在于契合了当下的阅读热点。一是成功抛出了“中国黑室”这个新颖的概念。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就牢牢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并紧紧黏住他们一鼓作气地读下去。其实,黑室,顾名思义,就是破译敌方密码的工作室/作战室,但前面被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从《潜伏》《风声》开始,谍战、破译这类的电视、电影作品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的疯长起来。隐蔽的不为人知、高深的非常人所能理解、危险的生死不能掌握的种种,给了我们在平常的阳光大道上,所不能体会的另类的一种角度、另一种感觉去观摩、窥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为之前也接受了此类影视作品的熏陶,总是有一种将其定义的感觉——似乎这类作品已经冲出了历史的范畴,只是编剧、作者随心所欲的智力游戏,演员、人物皆是棋子,观众读者是来走过场,参加一场头脑风暴般的游戏而已。第一次看麦家的作品,还是从影院开始的——由李冰冰、周迅等人主演的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收到麦家的《风语1》和《风语2》,我很是惊喜,把书当着新年的礼物。我赶紧阅读起书来,享受这精神的大餐。这本书一大特点是“扣人心弦”。翻开《风语1》,这个长篇小说系列的第一部,你读完前言,就禁不住会被前言中设置的悬念所吸引。书中“真实”中引入,作者在二十五年在福州认识了一位一九四七年(我有一点点疑惑:1947年还是国民党的天下,这位黑室成员真够有远见的,知道以后共产党能坐天下,早点投诚算了,要不就是共产党太有吸引力了,把他吸引过去了)投诚的前中国黑室成员,从七十六岁的老人嘴里了解了一些中国黑室的事情。作者由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选择读这本书,是出于对书名的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后来才想明白,这种莫名的亲切感是有来由的,那就是吴宇森于2000年拍摄的那部电影《风语者》的缘故。说也巧了,二者的题材同是谍战。《风语者》中的印第安纳瓦霍族人也好,《风语》中的高材生(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也罢,又都是成功地破译了日本人的谍报密码。所以,不得不说:有耐心的读者,可能愿意仔细阅读,看看到底有什么不同;心急的读者,难免会觉得在新意上有点步人后尘了。读罢封三的《人民文学》2010年第五期卷首语,我直接就“无语”了。在如此高的评价之下,我不知道该说些什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文/景璃著名的谍战小说作家麦家在成名代表作《风声》《暗算》之后本月又出了新作《风语》,在我拿到书阅读的半个小时内,我就可以断言这是麦家迄今为止写的最好的一部小说,当我们所有人把麦家和他的小说“类型化”后,他自己勇敢的跳出了谍战的圈子,在小说之中完美的体现了所有人物与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大冲突,而这样的冲突则给这部小说带来了一种迷离的美感,这种美感在后面的阅读之中我们会更加体会到。麦家所赋予这部新作的不仅仅是一种智力上的提升,更多的将故事情节细化创新,将人物之间的冲突慢慢的描写出来,透过谍战的题材来描写了当时背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用对号入座,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国内最优秀的文学经典的潜质,这部小说的畅销点就在于麦家的对自己的突破,在一个庞大的背景之下,如何将本身隐蔽的谍战写的更好这是对作者的一种挑战,麦家应战了。在小说的开始,我们就被一场神秘的绑架案吸引住了,故事上来的时候就充满了谍战等麦家典型风格的元素,在后面的故事之中陈家鹄和陆从骏慢慢的将我们带入那个神秘的世界。在这个神秘世界之中没有忠义,没有黑白,有的只是一种生命原生态的力量:意志。在祖国江山即将全部沦陷的时刻,所有的真实面孔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这本书被冠以“世界上最干净的权谋”,单看这几个字就已经很是吸引人,让人纠结于这种矛盾的同时也会有探秘的冲动。作者麦加的名字很响亮,但此前我还未曾看过任何一本他的书,只领略过影视作品的精彩,对于印象空白的我来说首先最在意的就是吸引,我承认我被这本书吸引了,深深的。除了因作者名气之外,关于权谋的描述已经让人的心被提起,当再看见开篇作者的序言的时候更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关于人性的概述和意志的描写不禁会让人产对这本书产生爱慕,更何况这是一本真实的书,是一个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某个人的回忆录,只是经过了修剪修饰和伪装后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电视剧《潜伏》和电影《风声》的成功让人对谍战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人们期待着有更精彩的作品出现,尤其对于麦家,一个以此类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优秀作家。于是,《风语》应时而出,而且宣传攻势颇猛,这不仅让人对此书抱有极高的期望,我亦是如此。也许真应了那句话:“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可能是自己的期望太高吧,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惊喜!这主要是针对情节而言,虽然开始的一幕就让人心里一紧,身体的兴奋细胞开始活跃,可随着故事的进展,以及作者不时对后面结果的预先支会,那种悬疑感和兴奋感已不再那么强烈,于是总盼望着故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麦家讲述故事的方法是很平常、朴实的,如《解密》由“起、承、转、再转、合”五个篇章,外加一篇主人公遗留的笔记本摘要构成,叙述了主人公容金珍的一生,为了增强小说的可信度,增加了对容先生、郑局长、严实等知情者的大段访谈实录。小说开头、高潮、结局秩序井然,没有一点的虚幻、奇特和荒诞,但是在他平静的叙述中,读者会感受到各种小说要素的融合;密码编译的规则和技巧、密码破译的一般规律、等差数列的演算、计算机的编程特点、密码发展史、数学发展史、天文历法、无线电、圆梦术、棋艺、佛事;二战、土改、抗美援朝、冷战时的国际关系、“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类型小说往往好作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麦家不是这样,他的评判复杂得多,甚至不无暧昧。如《解密》中的容金珍,对他悲剧的一生,作者似乎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作者对他无与伦比的天才充满赞赏,另一方面,对他被秘密控制和利用徒生怜悯。如此这般,这实际上向我们提出了诸如人类智力的合理应用、个人命运的自我掌控、无私奉献和牺牲自我、国家正义的名义和个人的悲剧等一系列问题。麦家小说中多种价值观念往往有着说不清的纠缠。他当然有自己的倾向,有自己的倡导;但似乎不愿也不想作贬褒分明的判断,而宁肯将它交给读者,让他们自己化结论。麦家曾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