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致加西亚的信》

PDF

作者: 阿尔伯特华文天下出品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ISBN: 9787806397107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哈伯德,1856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的布鲁明顿,父亲既是农场主又是乡村医生。哈伯德年轻时曾供职于巴夫洛公司,是一个很成功的肥皂销售商,但他却不满足于此。于是在1892年,他进入了哈佛大学学习。但不久,他辍学开始徒步旅行英国。他在伦敦遇

内容简介:

在有史以来在世界*畅销书排行榜中列第6名的《致加西亚的信》,显然比《谁动了我的奶酪?》更有畅销的悠久历史。现在,它被引入了中国。这是一本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管理书。加西亚的故事*早发表于1899年。这篇文章,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把它翻译出来,它讲述了一个信使的故事。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布制的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已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罗文的事迹通过《致加西亚的信》一本小册子传遍了全世界,并成为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故事很简单,但其中却学期着学习与创业的道理。目前,不少公司的总裁、CXO们,他们对实干家情有独钟,坚持不懈地寻找"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指那种不问缘由只知道忠实执行任务的"能"人),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急需这种人才,这种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致加西亚的信》这篇文章被印成亿万份,广为传颂,表明人类敬仰"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崇尚他那恪守信义,不辱使命的精神品格。现在这本2000年被美国《哈德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畅销书第6名的奇书。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安德鲁·罗文介绍:在美国陆军史上,安德鲁·罗文上校创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奇迹--送给加西亚。安德鲁·罗文,弗吉尼亚人,1881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作为一个军人,他与陆军情报局一道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军事任务-将信送给加西亚,被授予杰出军人勋章。立功之后,他曾服役于菲律宾,因作战勇敢而受到嘉奖,从军队退役后,他在旧金山度过了他的余生,于1943年1月10日逝世,终年85岁。罗文的事迹通过《致加西亚的信》一本小册子传遍了全世界,并成为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致加西亚的信》百年出版传奇史: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艾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讨论起了美西战争。大家都为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喝彩,而哈伯德的儿子伯特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战役中真正的英雄不是加西亚将军,而是罗文中尉,那个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受此启发,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诞生了,它刊登在一本《菲士利人》的杂志上。因为这篇文章杂志开始畅销。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一次要求订购10万册以书籍方式印刷的《致加西亚的信》在车站发放。本书也引起了俄罗斯铁道部长西拉克夫亲王浓厚的兴趣,回国后,他让人把此书译成了俄文,发给俄罗斯铁路工人和士兵人手一册。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在每个俄罗斯士兵的尸体上都发现了这本小册子,他们断定这肯定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日文版。日本天皇下了一道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到1915年作者逝世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印数高达40,000,000册。创造了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一本图书销售量的历史记录。其后的80余年,该书被翻译成所有的文字,关于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在全世界范围上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和荣誉的象征。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美国西点军校长期以来将此书作为讲授自立和主动性课程的教材;美国总统布什在任州长时,曾在这本小硬皮书里签名,把它赠送给所有的部属;而许多跨国大公司要求所有员工人手一册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本书各种版本累计销售量近8亿册。2000年被美国《哈得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畅销图书第6。

猜你喜欢

红墙大事
2025-04-01 7.2k
追问
2025-04-01 7.2k
文学回忆录
2025-04-01 2.4k
即兴演讲
2025-04-01 1.4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读完《致加西亚的信》,我并没有想象中的激情澎湃,感慨万分,因为书中所表达的精神我都懂,也经常经意不经意地这样做,于是它对我来说只不过是将这种精神明朗化,系统化,并辅以例子为佐证,让我感触较深的不是书的内容,也不是书中提倡的精神,而是读书的人。服从本是下属该做的事,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就像子女要赡养父母,吃完饭要洗碗一样天经地义的事,却要值得如此大力的推行,竟有如此多的读者,从侧面说明了这是一个严重的人性问题,如果从这一点来说倒是让我感慨万分了。罗文以他敬业、忠诚、勤奋的工作态度,影响并推动了一项事业的发展,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本书是一位成功的肥皂经销商,在偶然机会谈论起美西战争时,受到儿子观点的启发所写的。当时只是同时编辑在几个故事当中,然而一经发表,受到市场激烈的追捧,版本也被翻译和引进到许多国家......。故事表面是一个历险的故事或者说一个军人历尽9天艰险,完成艰巨任务的故事。但是当得知这已经是100多年前的故事时,我震惊于本书所表现的经久不灭的精神和灵魂,震惊于即便是当代也仍旧未能完全实现百年前的精神和灵魂,而且我们依旧为此目的孜孜努力!对雇员而言,你能不能成为赖以信任的“送信人——罗文”,你有没有具备罗文坚持执着、不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信使的故事,曲折动人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的深山老林里,没人知道的地点,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于是"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他历经千难万险,走过危机四伏的丛林,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然而,这些细节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这些似乎是我们经常在工作中听到的!一份信的故事!每一次读到都有比较好的感受!在没有工作前,觉得很是无所谓,可是工作之后,就觉得敬业、服从、勤奋很重要!要想生存就必须这样!最起码这是每一个职业人的优良的职业道德!不少公司的总裁、CXO们,他们对实干家情有独钟,坚持不懈地寻找"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指那种不问缘由只知道忠实执行任务的"能"人),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急需这种人才,这种能把信带给加西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艾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受儿子的启发,创作了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刊登在《菲士利人》的杂志上,杂志很快就告罄。到1915年作者逝世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印数高达40,000,000册。创造了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一本图书销售量的历史记录。其后的80余年,该书被翻译成所有的文字,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也许这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但是,一百多年来此文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写给安德鲁•罗文:当我看到你人生中的一段冒险经历时,被你的那种高度责任感深深折服:当麦金莱总统指定你把一封装有与古巴联合作战、打败西班牙的极为迫切需要送到古巴起义军加西亚手里的极为重要的军方情报时,虽然你知道送信是极为危险的——需要逃过敌军的搜查,穿过茂密的热带森林、沼泽地,摇船驶过加勒比海等等。凶残的敌军、波涛汹涌的海上风暴、饥渴疲倦、随时可能要了你的命。但这一切的艰难险阻不但没有吓跑你,反而被你完成任务的使命感吓退了,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在你看来只是一个军人应该完成的任务。有关你如何把信送给加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如果说舞蹈,我可能会非常的感兴趣,会非常主动的去搜索一些有关舞蹈的资料,如果说起书,我的主动性差到了极点。前几天的心情真的好糟糕,真的死的心都有了,觉的好多事情,面对起来是那么的困难,对于谁都无法露出微笑,在一位朋友的万般推荐下,我看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看到了罗文为了自己的任务,不怕艰辛困难,不想更多的杂念,一味的为自己的目标艰难饿前进,关关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我觉他的精神应该是每个职员应有的职业道德。那自己为何不向他学习一下呢,一生不是完美的,也许放弃就等于拥有,放弃一些东西,会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每天多做一点".现在很多人工作时往往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即把老板或领导规定必须做的事情做完就行了.这样的话,只会使自己永远处在被动的局面,换句话说,这样无法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书中给出了这样一个例子,艾伦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球赛,多做了点事情,结果不仅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现金收入,而且为自己带来了一个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艾伦并不是速记员,他也没有义务留下来帮那个律师做速记,可他还是留下来帮了律师的忙.他能这么做,反映出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内在品质,正是这种良好的品质,使他获得了现金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这是一本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管理书(应该还有自主把)没错主人公就是拥有这其中的闪光点的优秀的男人-v-可是在这本书流通到中国在许多企业推崇这本书做到员工人手一册的时候其中的关键词却被质化了变成了所谓的服从要求下级必须得服从上级的指令而缺少了其他各类精神我觉得这样员工只会讨厌其公司我读到过巴西一家企业一直无视其公司制度允许员工穿拖鞋迟到甚至天天看报纸也一点都不忙还能在适当的条件下选择自己的薪水当然员工每6个月要进行一次视察宁愿留一个一直在外面度假可把每个业务做好的也不需要一个天天工作到深夜工作却不理想的人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这本书买了已经一年有余一直放在女朋友那里工作之余想看一看励志书籍,给自己加加油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翻到了末页就想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这本说能够跻身全球最畅销书籍必然有它的理由如果站在一个管理者或者企业家的角度来讲我希望我的每个员工都能够细心的品味这本书但现在我处于一个执行者的角度我希望和我一样的人能够耐心品味这本书的前五十页我想,这才是作者写此书的本意让我们能够像罗文中尉一样有足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这个日益现代和腐化的社会里能够自觉独挡一面的人必然是领导最亲赖的人无论是校园里的同学还是工作岗位的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在大一的时候,做过推销卖进口糖果的活,当自己在向顾客推销的过程中觉得打心眼里开心。看到这本书,想汲取经验,使自己的能力更上一层楼!看完后,就一感受:坚持!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扇门后的顾客会不会买你的商品,所以勇敢的试一试,在放弃之前咬咬牙,告诉自己,坚持一会会,机会也许就在下一秒!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今天刚收到等了许久的书,一边抱怨一边就把这本100多页的小书读了一遍,而其实质更可以浓缩到那薄薄的几页正文,文虽短,却挺有意思的,也确实值得一读.初读一遍给《加西亚的信》正文,不可否认的是虽有赞同,却也有些反感,尤其是对最后对企业主和领导阶级的无限赞同,初读有些生涩,感觉只是纯粹以一个领导阶级的写出来的,观点有些偏重了,可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所谈到的正是社会诚信的弊病,员工的自私懒惰和推卸责任,对工作的不负责和对公司的不忠诚,对自己的懈怠的辩解,这篇短文直指中心,确确实实让人无法辩解.接着读下去可以明白,其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这是一本短小精悍的书,书中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深远,100多年以来启发了无数的人,它畅销如此之久的奥妙就在于今天读来仍然是受益非浅。如:“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有人曾经研究,为什么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无法确认,因为机会总是乔装成‘问题’的样子。当顾客、同事或者老板交给你某个难题,也许正为你创造一个珍贵的机会。对于一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这是一本有点职场的书,但发散开来给学生看看也不错每一本书只要愿意思考它,就有它的价值可能是因为自己看过这种类型的书比较多,所以有些麻木陈安之的成功学,谁动了我的奶酪,马云等于是对这种有些号召的书有些厌倦了本书与谁动了我的奶酪确实有不同之处一本告诉你要坚持要遵守一本告诉你要变通要发展可终究谁才是对的到底一个人要有几分坚持几分守信是要会服从命令还是要改变自己仔细想想,一切还是从自己出发,也许有些主观了但似乎这才是可行之道在现在的社会,一个让人有些难过的社会确实很过的优秀品质都消失了正如罗文的这种遵守命令勇往直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已经变成常态。不管你处于机器的哪个部位,我们都应当从罗文精神出发来审视自己,尝试思考和沉淀:——你愿意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不可复制的每一天?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