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

《烟花三月》

PDF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ISBN: 9787536045606

作者简介:

李碧华,出生、成长于香港,任职记者(人物专访)、电视编剧、电影编剧及舞剧策划。其中电影作品有:《父子情》、《胭脂扣》、《霸王别姬》、《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秦俑》、《川岛芳子》、《诱僧》、《青蛇》等。虽屡获国际奖项,却如已泼出水去的水,只希望最好的作品仍

内容简介:

该书讲述一位曾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期被骗到湖北当慰安妇的78岁老妇袁竹林、一心寻找被迫分离的老伴廖奎的故事。李碧华在书中纪录了从她被袁竹林感动、愿意帮她完成寻人心愿、到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与途径,帮助现居武汉的袁竹林找到已迁至山东的廖奎的全过程。找到廖奎时他已双腿残疾,李碧华直到最后都陪伴袁竹林全程走完这一段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寻人旅程。小说家李碧华在这本书里放弃了瑰丽的文字,追踪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却还是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文学技巧。书中最珍贵的是作者与主角之间的互动及情感介入,其意义超出单一的历史事实,袁竹林的故事其实是日军侵略中国期间20万中国慰安妇的缩影。

猜你喜欢

风起陇西
2025-04-15 9.3k
2025-04-15 2.3k
北上
2025-04-15 1.9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喜欢李碧华的文字,就买了这本书。之前知道是记录文学,于是很好奇这位轻灵才女到底有着怎样的风格来驾驭“慰安妇”这个敏感而沉重的体裁。结果换来的是惊讶。其实这部书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女人半个世纪的情爱恩怨史,事情是新闻版的事情,但是在李碧华的笔下就泛着一股清幽的光,并且是不是调侃和讽刺一下,在同情中泛着刻骨地冷静。因此,在看完这本书后,你所思考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而是人这个“感情动物”的本质与悲哀。总之,这本书可以看,但是离经典还是有点距离的。降低期望,就会获得多一点的惊喜。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李碧华,一个尖锐的、细腻的、敏感的、聪慧的,兼而有之的女人。一直很喜欢她的小说。烟花三月是纯粹冲着她名而不知道什么题材便买来看的。内容有点散乱,这种题材明显不是李的擅长。不过看完之后,我的愤青情绪又一冲而出,对日本侵华历史的憎恨,对那十年的痛惜,对动荡生活下民众如蝼蚁般的任人揉搓的悲苦……如此,我们还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满的呢?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讲慰安妇这个特殊人群的小说不多,李碧华这个很不错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历史本身不需要任何修饰已经足够沉重了。主人公的一生是如今的我们无法理解的,也无法体会的。日子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什么烟花与三月的区别,只有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直是很喜欢李碧华的,李碧华在这本书里是以记者的角度来写的,客观而真实。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早早就在图书馆借到这本书,看完第一感觉就是沉重,太沉重了。后来在当当看到又买来一本。里边讲的袁婆婆其实很勇敢,她会去追求自己的一点点幸福,也会站出来谴责日军当年罪行。看到后边尴尬的场景就难受的很,她的这些不快乐、伤害、无奈、痛苦一辈子都在。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写的非常细腻而且书中的故事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去读,去品位,去记住的故事.不管是从历史方面还是仅仅因为两个人至诚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从中一直被两个人的故事所感动着,再一次又读到历史的真相.记住,只能记住.绝对不能忘记,我们未完成的事,日本还没有承认,还没有道歉,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自与李碧华相遇,便惊为天人。此次她又让我大吃一惊。对于南京大屠杀,对于慰安妇,李碧华一支犀利笔写尽其中伤与痛。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欣赏李碧华的才华和勤奋,通过这本纪实作品又了解她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良知,我们应该问问“有静夜问过自己吗?”书很旧,像尘封的历史,瑕不掩瑜。什么时候“区域购买”的书可以变成“购买”!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我是李碧华的忠实读者,很喜欢她的书。总的来说,书不错,印刷也不错。个人认为还是物有值的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我平时很喜欢李碧华的故事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对这本书爱不起来.也许是因为它更多的记载历史了?如果真想看的话也建议看.如果只是被所谓的慰安*吸引就不必了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拿到书时,只用3小时便读完了,刚好那段时间《南京,南京》颇火,也算是受了一些影响吧,总想多了解些关于那方面的问题,这本书主要围绕袁竹林与多年未见的“丈夫”千里迢迢相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阅读完,也算是重新审视和平年代眼前的幸福,与人生需要考虑的一些细致问题。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一口气看完李碧华的烟花三月,真犹如囫囵吞饮下了一杯温吞水。液体和器官闷闷地搅在一起,只留下大片的空落。嘴角的笑纹尚未舒展,眼眶却已微湿,哭笑不得。一双男女,一个是“安慰妇”,一个是“劳改犯”。他是她在世间冷眼中的最后一点温情;她是他三十八年日夜不忘的妻。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本来是睡前开始看的,结果欲罢不能,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期间数次落泪。最卑微的生命,也向往爱情。李碧华的文笔,有点冷峻,不经意间描出人生冷暖。大爱。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袁竹林和廖奎的爱情,一段28岁中国慰安妇的悲惨人生记录,一段千里寻夫的模糊记忆,那人在灯火阑珊处,年老后唯一一次亦都是最后一次的见面,从此天人永隔。真是一本有图有真相的另类传记,前段描述战争的残酷和战争改变袁竹林的命运,后段犹如袁竹林千里寻夫的日记,最后《你有在静夜中问过自己吗?》一篇发人深省,字字深刻,字字触痛。贾立怡一曲《桂圆》,描述的就是这个记忆深处遥远的故事。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关于南京,关于文革,关于那些许许多多的小人物。看着真的觉得:人啊,是多么苦!又是多么坚强!很佩服李碧华,谢谢她写这样的书,告诉我有这样的人和这些事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