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产权与秩序:明清鄱阳湖区的渔课制度与水域社会》

作者简介:
刘诗古,男,1987年出生,江西南康人,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现就职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主要兴趣为利用田野资料与官方档案从事水域社会史、区域经济史以及二十世纪革命史的研究,参与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鄱阳湖区契约文书汇编”等课题。先后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新史学》(台湾)、《清史研究》、《历史人类学学刊》、《学术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内容简介:
明清鄱阳湖地区的水面边界争端和草洲权属纠纷展现的是沿湖居民围绕自然资源的共享与竞争所形成的复杂历史图景。本书以大量新发现的鄱阳湖区渔民历史文献为核心资料,结合历代正史、地方志书、文人文集、官方档案、族谱碑刻、田野访谈等相关史料,围绕鄱阳湖“水面权”的获得、转让与保护,进而对湖区人群的定居历史以及渔课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特别是对湖池水面的确权过程、渔业捕捞的准入机制、水面权的分化与转让、捕捞纠纷的调解与审理,捕捞秩序的层累与演进,以及内陆水域社会的治理等重要议题进行了翔实讨论与细致分析。这些流传至今的文献记载和民间故事,反映的是各种利益群体为了争夺鄱阳湖水面捕捞权或草洲使用权而展开的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互动,体现了不同于陆地的水域社会。虽然内陆湖泊与近海水域有明显的不同,但在自然资源与人类互动过程中引发的“问题”却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