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银川》

作者简介:
杨浣,男,1975年生,甘肃天水人。1998年毕业于宁夏大学历史系,2001年获宁夏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曾在《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学术》等学术刊物发表有关西夏史、辽史和北方民族关系史的论文20篇。许成现任宁夏文化厅巡视员、研究员。1953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历任宁夏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宁夏文物局局长等职,从事文物考古工作30多年。对贺兰山岩画、宁夏古长城及古塔、西夏行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海原菜园遗址和杨郎墓地的大规模发掘与凋查研究,提出了“菜园文化”和“戎狄青铜文化”的命名问题,在考古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单独著书与他人合作出版专著近30部,在中外考古刊物发表考古报告、论文等300余篇,有9部著作和7篇论文获省级以上16项奖。1994年与美国进行考古合作研究并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同时被聘为美国山间考古研究所客座教授。1991年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2001年获宁夏政府特殊贡献津贴。宁夏博物馆副研究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56年生,大专学历。从事文物考古工作30年,主要承担文物考古摄影及文物研究工作。
内容简介: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定都银川的王朝,银川曾为西夏帝畿。以西夏首都兴庆府为发端,银川不仅逐渐成为宁夏地区的首府和中心城市,而且成为辐射西北地区特别是河套地区的经济中心。无论是建筑布局,还是历史影响,延续时间达200年之久的兴庆府都堪称是银川城市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由许成、杨浣和董宏征合著的这本《古都银川》是中国古都系列丛书之一。《古都银川》基于考古学的视野所及,结合文献学和历史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西夏都城兴庆府的自然条件、城建基础、形制布局、西夏王陵、佛都文化、民族阶层、农牧工商、生活习俗和陪都等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也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描绘了银川城市文明史演进的主要脉络和基本面貌。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