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

《傅雷家信精选》

PDF

作者: 傅雷朱梅馥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01133331

作者简介:

傅雷1908年3月30日-1966年9月3日翻译家、作家、文艺评论家192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习美术理论与艺术评论1931年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一生译著宏富,译作共三十四部,约五百万言[著作]《傅雷家书》《傅雷谈艺录》《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译作]《约翰·克里斯朵夫》《名人传》《艺术哲学》《欧也妮·葛朗台》等三十四部朱梅馥1913年2月20日-1966年9月3日上海南汇县人,毕业于晏摩氏教会女校在音乐、书画、文学的鉴赏方面有不俗的见解1932年与傅雷结为伉俪,相濡以沫三十四载,育有二子,长子傅聪,次子傅敏

内容简介:

精选100封傅雷夫妇感人家书,还包含两人生前绝笔。忠实还原了傅雷一家从1954年至1966年期间的生活经历及社会变迁,内容详实且事无巨细,颇具历史价值,值得读者细读品味。信中傅雷文字坦诚,像一位知心朋友一般与他的孩子交流人生,探讨艺术,并鼓励他勇攀高峰,这样融洽的父子亲情不禁令人艳羡。信中不仅有立身处世的生活智慧,还是品鉴文艺、提升青年人艺术修养的进阶指南。

猜你喜欢

风起陇西
2025-04-14 9.3k
2025-04-14 2.3k
北上
2025-04-14 1.9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突然很想看这本书,真的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才会自觉地接受这样的阅读洗礼。说教育规定阅读的我觉得强行要求的反而不会得到阅读体会吧。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强烈推荐大家去读,除了傅雷夫妇与孩子之间感人的亲情,还记录了很多当时社会的真实现状。因为家信原本是家人之间的交流,所以情感真挚自不必说,关键还是真实,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中那些修饰和虚头巴脑的东西,对于了解时代背景特别有帮助。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这是一本好书,如金圣华的序中所言:“家书撰写于五十年前,半个世纪过去了,却在一代又一代有良知,有深度的读者心目中,如惠风吹拂迎风悬挂的风铃般,拨动了无数敏锐的心弦,使千千万万读者为之感悟,为之动容,为之一读再读,而每读必有所获。”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尤其音乐反映现实是非常间接的,思想感情必须转化为emotion才能在声音中表达,而这一段酝酿过程,时间就很长;一受外界打扰,酝酿过程即会延长,或竟中断。音乐家特别需要集中(即所谓single-mindedness),原因即在于此。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傅雷曾翻译过服尔德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中国人常说,父子亦仇人,看了《傅雷家信精选》对于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父子性格都比较刚烈的,但看到第一封傅雷写给儿子的信,我明白了,爱才是化解矛盾恩怨的唯一钥匙,从父子变成无话不谈的好友,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傅雷在家书中偶尔闪露知识分子的天真可爱,体现在这一段里:“社国的建设,安徽人民那种急起直追的勇猛精神,叫人真兴奋。各级领导多半是转业的解放军,平易近人,朴素老实,叫人真兴奋。”句式,语调,情感,无一不带着时代独有的烙印。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总觉得作家这种职业特别不食人家烟火,反正自己对他们的生活了解甚少,看了这本书不知不觉就竖立起来一个立体的学者形象,他爱他的孩子爱得深沉,爱他的工作爱得彻底,看到他在生活拮据时向委婉地像孩子要钱真的感动到不行,真的很值得尊重。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对东方文化深为自豪的傅雷,一方面用澹泊来形容东方旧知识分子,认为我们固有文化精华“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一方面放眼周围,又常生出“真懂得是非,识得美丑的,普天之下能有几个?”之感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书特别好,不论是纸质还是内容。除了感慨父母心,特别有感触他提了多次的出与入。一是灵魂出窍看自己的自省,二是走出身体看尘世的出世。这种人格分化的矛盾感源于“我们固有的两种人生观:一种是四大皆空的看法,一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喜欢,推荐!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父亲节时,看到朋友圈有人在推荐这本书。书中傅雷对于傅聪的爱真挚感人,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虽然他还年富力强,但一想到他也有体弱多病的一天,不免有些难过。平时除了忙工作,忙孩子,还是得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父母。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实在无法想象,傅雷不但写了很长的信,甚至编号抄录,更理解了父母对我常常忘记打电话回家的责备。唠叨和严厉也许是中国父母的通病吧,别去责怪他们了,不要去视图改变他们,倾听就足够了。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我一个古典音乐业余爱好者,这也是一本微妙精致的欣赏指南,你看傅雷描述莫扎特的音乐时说“莫扎特的那种温柔妩媚,所以与浪漫派的温柔妩媚不同,就是在于他像天使一样的纯洁,毫无世俗的感伤或是靡靡的甜腻。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他们最终也没能等回自己亲爱的儿子,生命就这样遗憾地划上了终止符。多年后,当傅聪的儿子可以阅读这些书信时,他会对自己的祖父母作何感想?又会怎样去理解那出在颠倒昏暗的年代里上演的人生悲剧?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书信内容以音乐讨论和教育启发为主,在沉甸甸的父爱下,所言内容还涉及教育、文学(翻译)、艺术、宗教、婚姻家庭、生活理财、个人素质和品性修炼等各个方面,简直就是一部全面而真挚的“生活艺术文集”。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