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国公法到公法外交:晚清国际法的传入、诠释与应用(复旦文史丛刊)》

作者简介:
林学忠,香港大学中文系(今称中文学院)本科毕业,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科史学硕士、博士课程学分修满,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先后在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香港大学中文系、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等高校任教,现供职于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主要研究领域是近代东亚国际关系史、近代中日、中韩关系史、近代中国政治外交史、近代中国法制史。主要论文有“LearningtheNewLaw,EnvisioningtheNewWorld:MeijiJapan’sReadingofHenryWheaton”(2014)、《近代西方国际法文本的阅读与本土化生产──试论朱克敬的〈公法十一篇〉》(2014),《“文化工程”与“启蒙生意”──关于清末留日学生编译法政丛书的问题》(2013)、《晚清来华传教士与西方“弭兵”思想的译介──以〈万国公报〉为中心》(2012)、《近代中韩关系的再编──朝鲜开化官员金允植的视角》(2009)、《法政速成科与留日法政教育》(2006)、《清末新政期国际法移入的作用》(日文,1996)、《甲午战争后国际法传入中国的过程》(日文,1995)、《甲午战争前清朝对国家主权的认识与态度》(日文,1994)、《1879-1882年朝鲜对美开国时期中国的朝鲜政策》(日文,1994)等。
内容简介:
国际法在晚清传入中国,是历史大事,可以视作西潮东渐引发文化变迁的典型范例,影响深远,反映了西方文明渗透入中国思维的过程,更展示了中国传统“天下观”崩解的具体情况。全书以全球化的视野,探讨了晚清国际法传入中国,引起有识之士思考国际对策,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用夷变夏”的具体过程与思维变化,反映了东西方文明踫撞之时,遭受侵略压迫的中国,在被迫纳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之时,是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文化秩序,在左冲右突、几乎可说是“困兽犹斗”的艰苦情况下,接受了西方国际法的挑战。同时也展示了所谓“国际公法”多面与多层次的复杂性,对于我们思考世界历史中不同文化进程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全书资料资料翔实、论证细密,是该领域研究中的一部力作。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