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年》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十九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留下大量小说、诗歌、剧本、散文和文艺评论,以及几千幅画作,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他经历了法国十九世纪许多重大事件,十分擅长描写巨大场景和事件,并在作品中充满激情地表现自己的爱憎,从而引发读者共鸣。他以《巴黎圣母院》一鸣惊人,以《悲惨世界》奠定文学地位,以《九三年》为自己的思想做结。
他的一生都在寻找自己,虽几经波折,也曾沉迷,但对真善美的赞颂、对人道主义的褒扬却从未停止。他是“*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去世后,法国为其举行国葬,遗体穿过凯旋门接受万民礼敬。
内容简介:
“九三年”,即1793年,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进行殊死搏斗的关键性一年。本书即以此为背景,直接描写对革命形势有决定性影响的旺代农民叛乱。
布列塔尼贵族老爷朗德纳克通过海路偷偷潜回旺代,统帅遭到重创的农民叛军。刚一登陆,他就偷袭了共和军的一个营,残忍枪杀伤员、俘虏、随军妇女,放火烧掉了整个村庄及无辜村民,带走了三个孩子作为人质。负责平乱的共和军首领郭文,是朗德纳克的侄孙,但从小接受民主主义铁血斗士西穆尔登的教育熏陶而转向革命,并立下军令抓住朗德纳克绝不手软。西穆尔登作为救国委员会特派员,肩负保障革命成功、维护共和的使命,被派来监督郭文,如发现任何协助叛军逃跑者,一律处以死刑。
战争的*后,朗德纳克率十余残部和三个人质退守祖宅负隅顽抗。战败后从密道仓皇逃走,而他的副将却放火欲烧死三个无辜的孩子。面对孩子母亲声嘶力竭的哭喊,朗德纳克的恶魔之心被怜悯唤醒,只身返回火海救出了三个孩子,自己则甘愿落入共和军之手。
难以置信的反转,在郭文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波澜,而爱他如子的西穆尔登也担心郭文的恻隐之心给他带来*难以抉择的困境。
在人道、家庭、祖国三个*观念的互相逼视下,他们将何去何从?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