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诗意人生系列·时代的喧嚣》

作者简介:
奥西普埃米里耶维奇曼德尔施塔姆(1891—1938)俄国诗人,阿克梅诗派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生于华沙一犹太商人家庭,后随家迁居圣彼得堡,在捷尼舍夫商业学校学习,后留学法、德等国。他在俄国诗歌的白银时代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出版诗集《石头集》、《忧伤集》等。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曼德尔施塔姆因诗获罪,前后两度被流放,后死于苏联远东地区的一座集中营。曼德尔施塔姆及其诗作长期很少有人知晓,直到布罗茨基将他推介给西方读者后,他才开始获得世界声誉,被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曼德尔施塔姆夫人的《回忆录》于上世纪70年代面世后,使更多的人对这位诗人及其创作产生了兴趣。刘文飞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中国社科院长城学者,享受政府特贴专家,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俄罗斯利哈乔夫奖获得者。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俄语诗史》《诗歌漂流瓶》《墙里墙外》《阅读普希金》《布罗茨基传》《伊阿诺斯,或双头鹰》《别样的风景》等十余部,主要译著有《普希金诗选》《俄罗斯文化史》《俄罗斯侨民文学史》《抒情诗的呼吸》《俄国文学史》等三十余部,另编有《普希金全集》《诗与思文丛》《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苏联文学反思》等丛书或文集,发表论文百余篇。
内容简介:
我想做的不是谈论自己,而是跟踪世纪,跟踪时代的喧嚣和生长。我的记忆是与所有个人的东西相敌对的。如果有什么事与我想干,我也只会做个鬼脸,想一想过去。……我和许多同时代人都背负着天生口齿不清的重负。我们学会的不是张口说话,而是呐喊低语,因此,仅仅是在倾听了越来越高的世纪的喧嚣,在被世纪浪峰的泡沫染白了之后,我们才获得了语言。——曼德尔施塔姆只有两位诗人,即曼德尔施塔姆和茨维塔耶娃,以其本质上全新的内容而独树一帜,他们的命运也以可怕的方式体现了他们的精神自治的程度。——布罗茨基巴甫洛夫斯克的音乐,彼得堡的帝国风格,家庭中的犹太教气息,芬兰的异国情调,家中的书柜,捷尼舍夫学校的文学课,与社会民主党人的接近,等等,正是这一切,构成了诗人早年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氛围,它们在诗人的个性乃至艺术风格的形成中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说实话,在阅读《时代的喧嚣》时,最使我们感兴趣的,也恰恰是这些章节和片段。——刘文飞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