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布克奖作品集:月亮虎+杜兰葛山庄+启蒙之旅+聚会+最后一单酒》

PDF

作者: [英]佩内洛普·莱夫利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 9787540239497

作者简介:

佩内洛普•莱夫利(1933—)

英国作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国际笔会会员,曾任英国作家协会(SoA)主席。

出生在埃及开罗,少年时代回到英国接受教育,毕业于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1973年,《托马斯•肯普的鬼魂》荣获卡内基文学奖。

1977年,《通往利奇菲尔德之路》入选布克奖。

1984年,《据马克所说》再次入选布克奖。

1987年,《月亮虎》荣获布克奖。

2018年,《月亮虎》入围“金布克奖”短名单;在英国《卫报》读者评选“金布克奖”中,以票数高过第二名(《长日将尽》)、第三名(《七杀简史》)两倍多,高居榜首。

2012年,获不列颠帝国爵士勋章(DBE)。

安妮塔•布鲁克纳(AnitaBrookner,1928—2016),英国著名作家、艺术史学者。

1928年出生于伦敦一个犹太移民家庭,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后又在考陶尔德艺术学院取得艺术史博士学位。在巴黎卢浮宫度过一段短暂紧张的学习生涯后,布鲁克纳受当时考陶尔德艺术学院院长安东尼•布朗特之邀赴学院任教(安东尼•布朗特后来被证实是二战期间克格勃安插在剑桥的五名外国间谍之一,是“剑桥五杰”之一)。1967至1968年,她曾在剑桥大学斯莱德艺术学院做访问教授,并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这一资格的女性。

布鲁克纳早年多撰写与艺术和艺术史相关的文章,1981年她出版了自己的首部小说,三年后又凭借长篇《杜兰葛山庄》获得布克奖。之后保持着一年一部作品的旺盛创作力。她以高雅出众的文采和凄楚而又诙谐的文风著称,她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是有学问、不甘于平淡生活、充满浪漫气息和艺术情趣的独立女性。

布鲁克纳终身未婚,2016年3月,在伦敦去世。

威廉•戈尔丁(WilliamGolding,1911—1993)

英国作家、诗人,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戈尔丁的小说富含寓意,广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学,神话,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征主义。其作品主题一般是与黑暗邪恶有关,但他的小说中也表达一种昏暗的乐观主义。他的*本小说《蝇王》(1954年)突出了他一直不停探讨的主题:人类天生的野蛮与文明的理性的斗争。这部小说也奠定了戈尔丁的世界声誉。

1980年,小说《启蒙之旅》获得布克奖;1983年,戈尔丁因作品“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获诺贝尔文学奖;1988年,获封爵士;2008年,《泰晤士报》在“1945年以来伟大的50位英国作家”名单中将戈尔丁名列为第三位。

安•恩莱特(AnneEnright,1962—),爱尔兰作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出生于都柏林,获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英文和哲学学位。师从安吉拉•卡特和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并获得了硕士学位。

恩莱特曾任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人和导演,业余写作。1993年后开始全职写作生涯,被称为爱尔兰有前途的作家之一。1991年获爱尔兰鲁尼奖,2001年获安可奖,2007年凭长篇小说《聚会》荣获布克奖,2008年、2015年两次获爱尔兰年度小说奖。

恩莱特的创作主题涉及家庭关系、爱情和性、爱尔兰历史和及其时代精神,代表作有《聚会》《便携式处女》《父亲的假发》《林奇的欢愉》《孕育随笔》等。

译者介绍:

夏欣茁(1977-)

翻译硕士,留学英国,现居加拿大,加拿大翻译协会认证翻译。自2003年以来,先后出版了八本独立译著,跨越从儿童文学到布克奖获奖作品、从通俗小说到历史著作、从教育心理学到电影研究的多种文学体裁。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1949—),是一位继承并发挥了英国深厚的文学传统的作家,是英国当代文坛闪烁着极为独特光芒的作家。

斯威夫特出身于英国公务员家庭,自幼酷爱阅读。1967—1970就读于剑桥大学女王学院,攻读英国语言文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70—1973,在约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未完成博士论文。他说:“约克大学那段时光,求学是假,写作是真。”

对写作的挚爱和执着,使得他很快成为英国文坛的新星,1980年他出版了*部长篇小说《糖果店主》,次年第二部长篇小说《羽毛球》问世,获杰弗里.费伯纪念奖。1983年的《水之乡》入围布克奖提名,虽后惜败于库切的《迈克尔.的生活和时代》,也以摘得《卫报》小说奖等奖项欣慰。1996年,他的第六部长篇小说《Z后一单酒》终于力挫群雄,一举夺得了当年的布克奖,从而奠定了他在英国当代文坛的重要地位。目前已出版十部长篇小说、三部短篇小说集。

斯威夫特不是高产作家,但每部作品问世都受到高度关注。他对文学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笔下的角色常常是平凡的中年人,通过描写小说人物的命运,反映现代社会的人生百态和时代风貌,抒发关于历史、生命、爱情、婚姻、死亡等问题的思考。

内容简介:

《月亮虎》

“我正在写一部世界史。”年老体弱的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克劳迪娅•汉普顿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当周围的人以一种冷淡的态度照顾她、谈论她时,她的头脑正在精心构思着一部她的“世界史”……

一位女性的个人史何以成为世界史?她和他的相遇,何以成为文坛史上Z难忘的“名场面”?面对生活和命运,女性该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月亮虎》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鸿篇巨制的女性成长小说。全书时间横跨近整个20世纪,内容包罗万象,有惊心动魄的两次世界大战、有异国风情的探索乐趣、有缠绵悱恻的浪漫爱情,也有非同一般的亲子关系问题反映,还有异乎寻常、令人瞠目的兄妹伦理纠葛……

《杜兰葛山庄》

“我全部的爱都给了你,直到永远……”

“说一千,道一万,女人还是喜欢旧神话:总有一天,白马王子会找上门来,女人对此确信无疑,哪怕她们已输得一败涂地,愿望依旧藏在心底,难以释怀。”

埃迪斯,写浪漫小说的女作家,三十九岁未婚,有一份鲜为人知的地下恋情。

她逃婚后独自一人来到瑞士湖畔的杜兰葛山庄。酒店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着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

一次漫不经心的外出散步中,富足优雅的绅士内维尔突然向她求婚。

结束爱情、开始婚姻,还是接受丈夫、结束情人?

埃迪斯需要抉择,可是刚刚抉择,剧情又发生逆转……

《启蒙之旅》

在一艘从英国经赤道驶向新西兰的民用战舰上。船上乘客组成一个有代表性的小社会,诸如威权的船长、善感的牧师、势利的绅士、自由派画家,以及荡妇、孕妇、酒鬼等,在足以引发忧郁症的航程中上演人间戏剧。

埃德蒙•塔尔伯特,以撰写航海日志的方式讲述见闻。他是年轻的上流绅士,受过良好教育;此行去殖民地任职,受到其一位位高权重的爵爷的关照。船长安德森是后甲板“禁地”的暴君,作威作福,塔尔伯特向船长点明这层关系,后者有所忌惮,顿时收敛了威风。船长安德森厌恶牧师,以诡诈的手段虐待罗伯特•詹姆斯•科利,致使后者蒙羞而死。

在这幅色调灰暗的“世态画”中,上演了一则人性中无法回避的“道德寓言”:“恶”如何在“善”的妥协与默认下施行;人如何具有毁灭他人和自我的本能。

《聚会》

都柏林人的形形色色故事中,《聚会》大概是让人心碎无比的一个。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爱尔兰,海格迪家族有12个兄弟姐妹,为了参加沉海自杀的兄弟黎安的葬礼,重新聚在了一起。

女主人公薇罗妮卡深爱着哥哥黎安,由于哥哥的去世,她开始抽丝剥茧般的揭开整个家族的伤疤:童年的一切不幸,父母和子女间的爱与伤害,被侵害的哥哥的叛逆,祖辈间的恩怨情仇,忧郁的爱情,沸腾的愤怒……

这不只是一个发生在爱尔兰的家族史诗,也有在每个人心中都能找到的共鸣。阅读时仿佛所有的感官神经都裸露在外,牵动着情绪,令人欲罢不能、欲语还休。

《Z后一单酒》

人乃高贵之灵物,成灰也庄严,入土亦煊赫。

——卷首引言

这部小说,和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谈生论死、说从前道现今。作者说:“它(《Z后一单酒》)是一本为了诠释生命而描绘死亡的书,是一本有关死亡被生命不断打断的书”。然而,这本书又没有高深与玄虚,读来如一部温馨而又伤感、卑微而又庄重的家庭生活剧,娓娓道来,细流涓涓,言浅意深。

小说人物很平常:保险员和赌徒雷、殡仪员维克、蔬菜水果商伦尼、肉铺老板杰克·多兹,以及多兹的养子、二手车经销商文斯。他们平常如我们生活中的某甲某乙:一份解决温饱但发达不了的工作,一种平淡如水但也有喝酒会友、谈情说爱小乐子的生活,一种有贼心但无贼胆的小人物心思,一场人人都会经历的生老病死的离别,一点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的人生苦恼。这些平常的人、平常的故事下,暗流涌动,携带着亘古以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终极困惑:自我在哪?活着为何?

作者写作的目的,就是:跟着书中人物一起上路,一起感悟,一起寻找生活的痕迹和生命的尊严。无论生活多平淡、生命多卑微,其中的美、其间的意味,值得每个人好好去走。

猜你喜欢

风起陇西
2025-04-14 9.3k
2025-04-14 2.3k
北上
2025-04-14 1.9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服务态度非常好。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