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

《张爱玲全集05:小团圆》

PDF

作者: 张爱玲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0211175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1995),中国女作家。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烬余录》等。1952年离开上海,1955年到美国,创作英文小说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已出版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以及长篇小说《十八春》、《赤地之恋》等。

内容简介:

本书据张爱玲手稿整理出版。原稿共六二八页,一九七六年完成后,张爱玲寄给香港的好友宋淇邝文美夫妇,后因各方原因未能发表;二○○九年二月,经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授权,皇冠出版社首次出版单行本。

过三十岁生日那天,夜里在床上看见洋台上的月光,水泥阑干像倒塌了的石碑横卧在那里,浴在晚唐的蓝色的月光中。一千多年前的月色,但是在她三十年已经太多了,墓碑一样沉重的压在心上。

猜你喜欢

胜算
2025-04-16 9.6k
红雾
2025-04-16 3.2k
记一忘三二
2025-04-16 1.8k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虽说小说里都有作者的影子,文字本来就是作者思想、意识、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但《小团圆》中的九莉的生活跟张爱玲真实的生活非常的接近,包括文章中九莉的家族、九莉的学习经历、九莉的爱情,都是张爱玲生活的写照,《小团圆》的九莉就是张爱玲本人。本书读来,让人从字里行间在找张爱玲的影子,对喜欢张爱玲的读者来说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个真实的作者。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最初听说《小团圆》时,它宣传的噱头说是张爱玲的自传,写的就是张自己的平生。这样的宣传,对于我这样的张迷来说,毫无疑问,超级有吸引力,于是立刻买下了一本红色封面的《小团圆》,封面很漂亮,就像小时候外婆的印花被面,浓郁的中国风,带着时光的味道,这是喜欢这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我说的,不是眼前的这本书,封面没有之前那版有感染力。小说里的九莉还是那么敏感,她还记得她婴儿时期的景象:人来人往的嘈杂声中,有一支白铜汤匙塞进她嘴里,那股铁腥味真难吃!有《对照记》里张的影子吗?或许是有的吧。九莉从幼年传统家族在新旧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小团圆》是张爱玲浓缩一生心血的巅峰之作,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出她最深知的人生素材,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因为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正映现了我们心底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坠入张爱玲的文字世界,就像她所写的如“浑身火烧火辣烫伤了一样”,难以自拔!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终于盼到了把《小团圆》捧在手上读完的时候。在前言的里面,受到了整理者的极大影响,总是希望把自己乔装成索隐派,通过这本自传体小说当中去解读张爱玲想要隐讳却又不忍遗忘的东西。一如既往的竖排繁体本,读起来略觉晦涩,却是张爱玲一贯的笔调,亲切,熟悉,细读之后让人心中一凛,把世事与时事剖白得如此不留余地。《小团圆》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出张爱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在她历史中过往来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现实人物,于此处实现了历史的团圆。那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曾被张爱玲在遗嘱中要求销毁的小说《小团圆》,在她过世14年之后,由台湾皇冠出版社于2009年2月26日“违规”出版了。这部被看作张爱玲自传体小说的手稿多年来一直不曾曝光,为了让它面世,张爱玲挚友兼经纪人宋淇曾建议将男主人公角色改为双面间谍,并被人暗杀,但张爱玲拒绝了。《小团圆》是张爱玲浓缩一生心血的巅峰之作,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出她最深知的人生素材,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因为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正映现了我们心底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坠入张爱玲的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这三本书放在一起,不看别的,单看那封面,你也知道谁是主角了:《小团圆》是花团锦簇的,火红的底色上是大红贵气的牡丹花及在花团中飞舞的红绿尾的凤凰鸟,整个画面十分热闹,像东北饺子馆的招牌布景,喜庆;《重返边城》和《留言》就是别有一种风情了,那淡雅的蓝,温柔的蓝底白边勾出的花做底,上面浮着白中泛蓝的白花,错落着深深的湛青色的花,整个画面是那样的古朴典雅,再烦躁的心看到这幅画也会平下心来。若是有看到这样的花色的旗袍,我定是要买一件的,这是我非常向往的花色,向往着那份淡谧吧。想像着穿着时的得意,那份美丽,那样地摇曳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这个春天,因为两本书,心情忽明忽暗。一本是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一本是张爱玲的《小团圆》。看《今生今世》很偶然,皆因一句“其人可废,其文却不可因人而废”的评语,都说胡之文字可归才子散文系列,确实,文字的轻灵圆润、思绪的杳渺悠远、表达的收放自如,都有其独特的味道。他的故乡、童年、亲人、情感在文字中静静绽放,但永远保留着一种远观的态度,那是被晕染过的时光,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副画,一副有留白有浓墨的山水画。他激赏静态的美,因此,很多瞬间在他的笔下可以长远出某些意味,细细咀嚼,今天的你我难免不会被那份情怀打动。可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一直都很喜欢张爱玲,她的文字总是温柔缓慢的节奏中夹杂复杂尖锐的情绪。女作家中,有谁还能够达到张爱玲的高度呢?最近也一直在看张爱玲的传记,但是不管看多少关于她的故事,总觉得对她了解不够。那么多的女作家,其实也不乏文笔超凡脱俗的,但是她们的为人总让人感到做作。于是她们的文字中也就带了点矫情的忧伤,太矫情,以至于看不出他们文章的真情实意。看多了矫情的文章是会被逼到suiside的。张爱玲不光在她的那个时代是一缕沁人心脾的微风,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她依旧是山间潺潺的清流,我行我素,鄙视世俗。小团圆据说是张爱玲自身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新版的书封面很。。。。妖艳。有一种和千疮百孔封面一样的华丽感。。。。幸亏是先看了千疮百孔才看的这本,免得觉得自己肯定要花很多时间才能理清其中的关系。不过,如果不选择先入为主的话或许自己慢慢品味又是另一番光景。值得细细品味的一本书,不管你是在恋爱中,或是恋爱后,抑或是没有恋爱过,个中滋味要自己尝试才能明白。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看完《小团员》,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张爱玲犹豫徘徊地不知将手稿如何处理,以致最终痛苦的决定永不见天日。我一直都很喜欢张爱玲的书籍,阅读了她的代表作若干,看她之前的书时,形容心境的语句可以用“痛苦并快乐着”来形容,但读《小团圆》时,心境却是完全痛苦的,以致到休读数日,但又欲罢不能。在书中,九莉从小到大的境遇令我时时刻刻替活在民国时期的张爱玲感到痛彻心肺的惋惜,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境遇,造就了今生今世的张爱玲,造就了《倾城之恋》《十八春》《色戒》等等文学巨著。《小团圆》是一部文学小说,但我认为更是一部稍加修饰的自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团圆”在我们脑子里的场景应该是温馨喜庆的,在书中却寻不到一点点与团圆相关的画面。几天读下来,我的心情晦暗,充满了幻灭感。人心各自,不能团圆。张爱玲用她极富穿透力的眼睛,冷酷地观察着自己和周遭的所有人,内心的寒意也时不时刺痛读者的心。作者笔下的人物,感觉特别丰满!他们在书中的一动一颦,不是作者或是其他任何人可以控制的,包括人物自己。托尔斯泰就说过:我也不知道安娜会卧轨自杀!一切都是人性的真实反应。无论九莉、之雍,抑或是蕊秋、楚娣,他们今天这样,明天那样,统统只是符合本人的性情和复杂的人性。这里面没有对错,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终于看完《小团圆》最近总觉得很是懒散,一本期待已久的《小团圆》算是抓紧了双休日和临睡前的时间,也是拖了这么久方才看完,一点不像我拿到好书就想一口气看完的性格。细想下,看了这么久也有几个原因的,其一是我所钟爱的作者的自传小说,有点不想太快看完,舍不得囫囵吞枣;其二是各章节有些凌乱,没有紧凑的情节让人放不下手;其三是这本书可能是由于她晚年的修改,改变了以往华丽辞藻的修饰,不少语言晦涩难解,不通顺畅达,又是砍掉主语,又是英文式的倒装结构,又是人物多关系芜杂,看了比较头大。、其实《小团圆》也算是让我期待好些时日了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刚到手的《小团圆》停停看看,总算快到结尾。不得不说,早先的评论都是中肯的,——完全是一部张爱玲的自传。虽然之前看她自己的散文,看她的《对照记》,已了解了七、八成,但中间的某些内容,还是让人触目惊心。关于她与母亲、父亲以及家族的关系,虽然写《张爱玲地图》的娟子一直标榜自己多么的了解,在“百姓讲坛”上面大放厥词的诉说着张爱玲的病态恋父和绝情恨母。但是在《小团圆》里,我们看到张爱玲对母亲并不是一味的冷漠、憎恨,有很多的感激、同情和抱歉。对父亲也谈不上迷恋,夹杂着更多的不满。甚至整本书中,对她父亲和母亲描写的比例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不可否认,小团圆较之张爱玲早期的作品而言,显得晦涩沉闷而散乱,这部遗作是张爱玲写作生涯也是她自己一生的一个收梢,并非像以往为了写作而写作,取悦于读者。对于懂得爱玲的人来说,自然沉得下心去细细体味她苍凉的一生;而对于只冲着(张爱玲最神秘小说遗稿)这句话抱着猎奇心理的读者来说,怕是要觉得失望的很。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的初衷是想要看一个刺激引人的故事的话,不妨另作选择。请不要看不懂就随意贬低张爱玲。还有,书籍本身较为精美,封面与封底亦极贴近张爱玲的风格,我本人很喜欢,书已读完数日,心底仍低徊不已,隔些日子还会重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这样的装帧设计与内容相配非常妥帖。我想喜欢花色布料的张爱玲假若看到也会十分满意吧。想必张迷们拿在手里也是喜欢有加。所谓“小团圆”指向何处?结尾梦境中的小木屋旁相扯成直线的两人?以及那丛林旁嬉戏的孩童?这难道就是张爱玲的团圆梦了?因为清醒时太理智,也许“她不过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梦的河上划船,随时可以上岸。”可是谁又不懂这罢手的悲怆呢?也许只有在梦境里希翼团圆倒也曾暗合她心思。小说大致围绕九莉香港读书时、幼年时、与姑相居时、在美国四段时光交错来写,“糟哚哚,一锅粥”搅拌着岁月里难言的喜好与厌倦,它比直线铺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