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

《疯狂》

PDF

作者: [美]赫芭琪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2448600

作者简介:

玛雅·郝芭琪,普利策提名畅销书作家、屡获殊荣的记者,在美国众多大学教授写作和文学。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畅销不衰。她和她的丈夫住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

内容简介:

一个在疯狂中抗争、在沉醉中自省、在沉沦中自我救赎、在绝望时呐喊、在穷途末路时一鸣惊人的真实故事!作者用手术刀式自我解剖的文字、自我嘲讽的语气,通过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动人心魄的场景——自残、绝食、吸毒、滥交、穷困潦倒与无数次送医急救——把读者带入到一个躁郁症患者疯狂灵魂的深处……

所有评论

2023-05-04 12:51:41
0发表
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的文字似乎天生就应该是温婉、优雅、平和,从中甚至可以嗅出淡淡的女人的香气。《疯狂》一书的作者玛雅却似乎是个另类——漂亮但却焦虑、忧郁,文字中透出的是几许无赖、迷惘、矛盾、冲突和血腥,把一个躁郁症患者的逼真的生活图景一幕幕呈现在读者面前。且不论文字,玛雅算得上是个勇敢的女人:敢于用文字解剖自己,把各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思想和行为——与虚幻中的人物玩耍、用刀把自己割得奄奄一息、没完没了的性游戏,以及吸毒、酗酒——暴露在人前。这是需要莫大勇气的。玛雅让疯狂支配着自己,把自卑、怯懦、张扬、空虚躲在
2023-05-04 12:51:41
1发表
常人看来,自残是很可怕,不能接受的。而在本书中,作者的长达10年的自残生涯真的让人触目惊心,心生畏惧。无论是精神的,还是身体的,自残的方式:吸毒、滥交、绝食、暴食、割脉。看了这些,很多朋友都毛骨悚然,但又有好奇心,窥视欲想要拜读下去,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其实内心深处也有些困惑,对于作者,对于自身的困惑,希望在书中能够找到自残的理由!作者自残的理由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摆脱大脑到内心深处的瘙痒,想要获得真实,她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感到自己真实的存在着,有真实的感觉,通过切身的感受来证明自己还没有疯掉,没有迷
2023-05-04 12:51:41
2发表
在治疗各种疾病的医院,“精神病院”对大家来说可能是最神秘的了。在我家对面正好有一所精神病院。也许和大多数人的想象不同,那所精神病院其实是个非常安静适意的场所:那里花团锦簇,郁郁葱葱,一年到头我都没听到里面传出“疯狂的嘶吼”。不过我们能仅仅从“门外张望”推断出住在医院里病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吗?显然是不能的。可我们又如何知道一个“疯子”的生活呢?有多少“疯子”愿意告诉我们他们自己的经历呢?美国女作家玛雅·赫芭琪(MaryaHornbacher),最近写了一本回忆录《疯狂》(MADNESS:ABipolarLif
2023-05-04 12:51:41
3发表
这本《疯狂》不能算作是惊悚类小说,而是心理传记。讲的是“躁郁症”,一种界于躁狂和抑郁之间的情绪失调。因大脑紊乱使情绪,精神,官能异常变化。“狂躁期”外在表现于极端的情绪,快速的情绪波动,奇快的语速,夸张的表情,不时的冲动,不着边际的妄想,良好的自我感觉,自认能力强,有超能,充满自信,视虚幻为真实,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失眠,易怒,喜争论。抑郁期则相反:情绪低落,忧愁,无食欲,反应迟钝,动作减少,绝望,有罪恶感,有自杀倾向。这本小说,以这样一个躁郁症者患者为视角,逼真了展现了从9岁起就遭遇病症折磨的玛雅的精神
2023-05-04 12:51:41
4发表
如果不读这本书,躁郁症在我眼里不过就是焦虑、易怒而已,可是通过作者的叙述,我明白了,躁郁症严重的时候,几乎就可以等同于精神病了。狂躁和抑郁,两种极端的情绪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对于正常人来说,有些匪夷所思。可长久以来,作者就一直被这种混乱的力量操纵,以致于生活一团糟。在作者的家族中,这样的人有好几个(包括她的父亲),有的严重,有的不严重。所以,作者的病是遗传还是环境造就,不得而知。我想,躁郁症不应该只是心理疾病,也应该有生理上的原因。我一路紧跟着作者急速飞奔的文字,窥视到了作者狂乱的灵魂,作者在同自己无法
2023-05-04 12:51:41
5发表
爱是最好的药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那些喊着“青春就是拿来挥霍的”人也许是有苦衷的。她是可怜的。从她孩提时,她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行为,时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当中难以自拔。在学校里,永远是最非主流的另类,看不惯任何人。她那反复无常的情绪和种种出格行为,都让父母心力交瘁。渐渐长大后,更是典型的坏孩子,磕药、滥交、嗜酒构成了每日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她知道自己病得严重,但是无法照医生说的做,依然肆意妄为。因为,她患上的是躁郁症,躁郁症又叫双极性情感型精神病,会经历多次狂躁期与抑郁期。狂躁期发作时,患者全身像充满能量想要
2023-05-04 12:51:41
6发表
本书的作者玛雅•郝巴琪对我来讲绝对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如果不是得到这本需要写书评的书,我估计还要延迟一段时间才能拜读这本书。作者生于1974年,是个70后作家。从封面的介绍:最具心灵震撼力的惊悚故事,揭秘一个人疯狂的内心世界,看到震撼、惊悚、疯狂的字眼,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估计味道淡不了。紧接着序中告诉我们这是一位曾经得过躁郁症的病人作品,里面完全是个人的真实写照,再加上介绍几位名人(据说都得到类似的病症)。我那紧张而好奇的心完全被吸引了。但是从第一章一开始那血腥的自虐式的介绍,我觉得我的心脏真的很
2023-05-04 12:51:41
7发表
在拿到《疯狂》这本书的时候,我正躺在病床上静养。与生俱来的病症在这个劳碌的夏天里无情的发作让我只能安静地躺在床上,不能教书不能上班也尽可能地要少上网。如果我稍微动一下都会感觉到呼吸困难和心跳加快,所以我只能保持平躺的姿势任凭思绪天马行空。而就在这样的时刻一本被冠以“惊悚”、“震憾”的小说从天而降,倒也算是意外之喜,至少我不再无事可做。然而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这本书绝不是什么“惊悚”小说,至少它和我所理解的“惊悚”小说完全不是一回事。确实,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作家用了大量的颇有镜头感的语言为我们描
2023-05-04 12:51:41
8发表
整个故事讲述了躁郁症的大半生到现在还记得里面一个情节她妈妈说她并不是病了她只是在休养没有变成一个废物这一句个人感觉是比任何控制任何疗法都还有效的救命药
2023-05-04 12:51:41
9发表
《疯狂》用血淋淋的开场宣告了玛雅告别躁郁生活的决绝。这些疯狂、刀子和伤口,每一处都蔓延着折翼天使的忧伤。《疯狂》用“日记法”记录下了这一切,它的珍贵之处就是其对躁狂状态的第一手描述!
2023-05-04 12:51:41
10发表
做为一个专业人员看到这本书还是会被深深地触动,我想一定是作者那一颗真实的心灵。推荐给同样在心理专业学习的人和曾被躁郁症侵扰的同样真实的人们。期待更多的人不再需要设立分明的界限在彼此之间,对在其中痛苦的人给与一份理解。
2023-05-04 12:51:41
11发表
其实,译者是我的老师。冲着老师才去买了这本书。但是这其中的故事情节我是真的不敢往下看啊。不知道老师在翻译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毛骨悚然~等我有勇气了再来看吧~
2023-05-04 12:51:41
12发表
书是不是放很久了,封面好脏,里面的纸都发黄了?
2023-05-04 12:51:41
13发表
玛雅·郝芭琪,普利策提名畅销书作家、屡获殊荣的记者,在美国众多大学教授写作和文学。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畅销不衰。其自传体小说《疯狂》正是她对自己躁郁症的一生的真实记录。敢于勇敢剖析自己的人,充满传奇色彩的人,极负盛誉的人,一个有故事的人,书如人生......
2023-05-04 12:51:41
14发表
佩服作者,很佩服。但是发现受到混乱的失常的思绪影响,看时放空了。--记得有点距离,有点警觉。
登录后发表评论